這也就是他精神回歸之后,心里會突然出現厭惡情緒的原因。
了因端起已經微涼的茶,一飲而盡。
茶湯入喉,帶著淡淡的苦澀,正如他此刻的心情。
十數年光陰,仿佛一場大夢。
如今夢醒,才發現自已一直在別人的棋盤上,按照既定的規則行走。
而制定規則的人,到底是誰?
是那位傳經天下、立下佛門根基的一代祖師?還是東渡布武、另辟蹊徑的二代祖師?又或是重提經武同修、看似撥亂反正的三代祖師?
這些時日,了因日夜輾轉,反復思量。
或許……這經書本就是一代祖師所設之局?
而后被二代祖師窺破玄機,故而棄經傳武,另立門庭?
至于三代祖師……
了因絕不相信,能被奉為三代祖師之人,會是個愚鈍之輩。
他既網羅天下佛經重歸大無相寺,又為何與西漠大雷音寺素有齟齬?
會不會是那位祖師,早已察覺佛經之中暗藏的手段,故而悄然置換,代入了自已的布置?
同屬佛門三大勢力,分踞三方,雖能一致對外,內里卻彼此不和……
這背后,是否正是因為“教義”之根本,早已不同?
了因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桌上那本佛經上,手指也無意識地輕撫眉心竅穴。
這處竅穴,在他尚處開竅境時,系統曾特意點出,然而蹊蹺的是,自那以后,隨著境界提升,系統卻再無類似的提示。
而這處眉心竅穴,正是當日迸發佛光、擊殺弈刀叟的源頭。
這竅穴中究竟藏著什么?
當初系統雖指出這處隱蔽竅穴的存在,卻從未明示沖竅之法。如今想來,這或許也是一種篩選。
篩選出符合幕后黑手條件的人,亦或者是——容器!
其實自想通此節后,了因反倒不急了。
瓜熟方能蒂落,容器也須養到火候才堪使用——若不然,當初弈刀叟窺破玄機之時,那幕后之人為何不直接對他下手?
了因猜測,或許不是不想,而是不能,這就像是寄生關系一樣。
宿主過于弱小,強行攫取,味同嚼蠟,更可能毀去千辛萬苦尋得的容器;唯有靜待成熟,方能摘取那最飽滿甘美的果實。
若是時間再過去幾十年,心神被徹底浸潤改造,或許了因真的只能任人宰割,如同溫水中的青蛙,再也無力跳出那口大鍋。
但現在?
了因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
他根基尚淺,心神猶清,既已窺破對方布局,這便是他的機會,也是他與那幕后黑手周旋的底氣。
心念流轉間,上中下三策已徐徐浮現。
下策,便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既然這佛經被當作滋養黑手的養料,那我便偏不遂你心愿。
從今往后,佛經不參不修,轉而全力精進武道。
武學境界越高,修煉過程中帶來的戾氣便越重,這股力量同樣會影響心智,與佛經的潛移默化形成對沖。
他要做的,便是在這之間,找到一個危險的平衡點,始終讓自已保持一份獨立清醒的心智。
如此,即便幕后黑手真的出世,要行那“收割”之舉,他至少還有幾分本事,能與那黑手——當面對掏,一決生死。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