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
太子與御史正在核查信件的情況。
越查越讓人心驚。
這北蠻人確實每年都來一趟。
次次都是敗北而走。
但確實,次次都帶走了一批糧草物資。
太子的年關。
注定是一個又一個不眠夜。
而這一切。
京中尚未得知。
次日。
鎮國公夫婦帶著奶團子,去城郊看望老軍醫。
大公子在家中收拾年禮。
準備年后回邊境得事宜。
小院中。
一粗布棉襖得老漢,正在掄斧頭劈柴火。
見有人騎馬而來,直起身打量。
見來人是鎮國公,可他還是習慣地叫出。
“將軍?”
老漢有些意外,手里的斧頭頓在半空,“今日怎么有空來?”
“老軍醫,近年可好?”
“托將軍得福,年年都尚得溫飽。”
身后,鎮國公夫人抱著奶團子。
指揮眾人,卸下一車布料與糧食。
還有些年節的臘肉、臘腸。
“過年了,也給你們添些肉吃。”
老軍醫推辭。
“將軍,你年年都給我們這些退下來的老漢送吃送喝,太破費了。”
咦,爹爹你年年都送嗎?難怪原文在流放路上,只不過有些自然災害卻無人為難。
鎮國公笑笑。
“哪里得話,當年你們在軍中擋刀護旗,如今退下來守著這窮山坳,我送點東西算什么?”
“對了,你可還在種草藥貼補生計?”
老軍醫撓撓頭,不好意思道。
“是啊,朝中給的撫恤年年減少。我們老胳膊老腿的,總有點小病小痛的,自己種些也能省下不少錢,多的也能賣點錢。”
“以前都是戶部貪污了,日后應當會全額發放了。你這藥材好賣嗎?”
“不太好賣,官府那邊有些壓價。”
“既然如此,那今年的藥材我便收了吧。”
“將軍,你的好意我們都心領了。你也留些銀錢吧,如今家大業大,開銷也大。”
別啊,爹爹從你這兒收。不會引人懷疑,還能給瘟疫囤藥,一舉兩得。
鎮國公擺擺手,從懷里掏出個賬本。
“軍醫,你先瞧瞧這個。”
賬本上密密麻麻記著一些傷藥與防治瘟疫的藥材清單。
金銀花、艾草、柴胡……
“這些都是軍中要用的,明年你有多少我便收多少。按市價算,一分都不會少。”
老軍醫捧著賬本,眼眶忽然紅了。
“將軍這是給我們找了條活路啊。”
“什么活路,”鎮國公笑著拍他的肩膀。
“本來就是軍中該采買的。與其讓那些藥商賺差價,不如讓自家人得實惠。”
又敘了半日舊。
離別的時候,老軍醫往鎮國公的馬背上塞了個布包。
打開一看,是曬干的柴胡和蒼術。
還有一張防疫的藥方。
“將軍帶在路上,這天氣多變。軍中按這方子喝也能防風寒。”
老軍醫當這是防風寒的方子,可是這方子稍加改動,便是原女主用來防疫的藥方了!
老軍醫們未必知道災禍將至。
卻在一次次風寒,一次次軍中疫病里,摸出了保命的門道。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