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倏忽而過,轉眼便是七天。
這一周里,林筱筱展現出了令人驚嘆的效率和能量。她似乎完全將陸鳴的事情當成了自己的事業來操辦,每日奔波,卻始終活力滿滿。陸鳴則負責決策和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兩人一個主外,一個主內,配合竟是出乎意料的默契。
注冊資金五百萬,對普通人而是天文數字,但在文物經營這個行當里,也僅僅是達到了一個像樣公司的門檻。陸鳴從剩余的九百萬中劃出所需,資金順利到位驗資。有林筱筱家的人脈關系暗中疏通,加上資金充足,流程走得異常順暢,許多原本需要漫長排期的環節都得以優先處理。
關于公司選址,陸鳴力排眾議,否決了林筱筱提出的在核心商圈租賃昂貴寫字樓的建議。
“現在并非購置固定資產的最佳時機。”陸鳴站在酒店房間的窗前,望著樓下熙攘的車流,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篤定,“市場已有虛高之象,租金成本會大量侵蝕初期運營資金。我們初創階段,無需那般門面排場,實用為上。”
他最終選定了位于海淀區一處相對安靜、但交通便利的創意產業園。那是一棟三層高的獨立小樓,外表是樸素的灰磚墻,帶著些許工業遺存風格,內部空間開闊,采光良好,稍加改造便能滿足辦公、會客乃至小規模文物臨時存放與展示的需求。年租金遠比核心商圈便宜,且擁有獨立的門戶和院落,私密性頗佳。
林筱筱初時覺得這里有些偏僻,不夠氣派,但當她隨著陸鳴踏入那空曠、挑高的內部空間,看著陽光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灑落在光潔的水磨石地面上時,也不得不承認,這里別有一番沉穩、內斂的格調,與文物經營所需的那種厚重、靜謐的氛圍不謀而合。
“好吧,你說得對。”林筱筱環顧四周,眼中漸漸露出欣賞之色,“這里確實比那些冷冰冰的玻璃幕墻大樓更有味道。稍微設計裝修一下,會是個很有品位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