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兩天,他不斷重復這個過程,試圖讓龜甲的指引更加清晰。他發現,當他在夜深人靜、自身精神最為凝聚的時候,與龜甲的溝通最為順暢,那股牽引感也相對穩定。他甚至嘗試將一絲微弱的麒麟血氣融入神念之中,龜甲的反應果然更加明顯了一些,指向性也略有增強,但依舊無法突破那層模糊的屏障。
“看來,僅憑間接的氣息模擬和遠距離感應,已經到了極限。”陸鳴意識到,“必須更靠近目標,或者拿到那件蘊含墓葬核心氣息的‘引子’——也就是那件青銅異獸。”
然而,這兩條路都充滿了困難。靠近目標區域進行實地探查,風險極高,沒有確切坐標如同盲人摸象。而獲取青銅異獸,更是難如登天,它要么在警方手中作為證物,要么已被盜墓團伙重新藏匿。
事情似乎陷入了僵局。
轉機出現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學生文物保護協會的微信群。
這天晚上,群里例行發布了一些校園文物巡查的通知。副會長劉斌在群里抱怨了一句:“最近真是多事之秋,咱們學校合作的那個市考古所,聽說忙得腳不沾地,好像有個挺重要的案子,連我們之前申請借調的幾個拓片都被推遲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陸鳴心中一動,立刻私聊了劉斌。
“劉師兄,考古所那邊是什么大案子?需要幫忙嗎?”他措辭謹慎,帶著后輩對學長的好奇與關心。
劉斌很快回復:“具體不清楚,保密著呢。就聽帶我的老師提了一嘴,好像跟一個剛發現的唐墓有關,被盜得不輕,所里的骨干幾乎都撲上去了,連幾個退休的老專家都被請回去當顧問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