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經歷過一段混亂的日子,那個時候她還很小,所以印象不深,如今回想起來,半夏只模模糊糊記得猩紅色的夜空,月光下巨大的黑影像蜘蛛一樣在大地上游走逡巡,老師帶著她東躲西藏,她見到的人類越來越少,越來越少,最后一個都沒有了。
“究竟什么地方能有證據呢……”
半夏接著趴下去,睜大眼睛。
地圖上的主干道是女孩的主要移動軌跡,為了安全起見,半夏只能沿著大路行動,不能深入小巷道或者居民區。
從梅花山莊出發!
苜蓿園大街!
中山門大街!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里會不會證據?畢竟里面都是老古董,沒有餐具的時候,老師曾經去南京博物院里找過鍋碗瓢盆,那些放在玻璃柜子里的陶器瓷器,如果能用,老師就全部搬了回來,比如說有一個“明代景泰青花仕女踏青圖罐”,現在就擺在廚房里用來腌咸魚,還有一個“洪武釉里紅歲寒三友紋梅瓶”,現在用來放熏肉。
還有一件銀縷玉衣,老師當初也想搬走,說這寶貝放在那兒讓老鼠啃實在可惜,但她又不知道這東西帶回去能干什么,只好找了個玻璃柜把它裝進去,然后立在南京博物院大門口當門神,希望能嚇走闖進去的動物。
這些東西年證明她在2040年么?
恐怕不行,因為2019年它們也存在。
下一個。
“明故宮。”
不行。
再下一個。
“中山賓館。”
中山賓館?半夏仔細回憶了一下。
哦,原來那一片焦黑的地基是中山賓館。
南京總醫院。
西安門。
毗盧寺。
半夏的眼睛都要看花了,也沒找到能起作用的地方。
究竟什么樣的地方會保存有大量證據?
首先得有明確的時間標記,其次要有明確的事件記錄,然后時間和事件還得一一對應,這樣才是有說服力的證據,可以證明她生活在2040年——只有足夠數量的雜志、年鑒和報刊才能證明半夏所說的是真的。
哪里有大量雜志和報刊?書店?不對,書店不會保存大量多年前的舊報紙,書店里只有垃圾小說。
半夏的目光沿著地圖上那條土黃色的主干道緩緩移動,那是中山東路,她很熟悉,半夏經常坐在明故宮門前的臺階上,看著水牛和鹿浩浩蕩蕩地經過中山東路。
“你想不想去看書?多看書對你有好處。”腦子里又回響起老師的話,“雜志報刊什么的都有,你要是想看我們就去搬一點回來……”
半夏忽然就看到了它,一行小小的黑色仿宋字,它悄悄地躲在繁雜的地圖中,毫不起眼,但半夏知道自己找到了。
總統府。
不,在它下面。
“南京圖書館。”.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