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到了大順的崇禎。
就開始了深居淺出的生活。
對大明發生的一些事情和猜測,他沒有向任何人說過。
只是更加的沉默。
其中有洪承疇的故去,身邊又少了一位老人,也有對大明現狀的擔憂。
不過權利在交出去之后,這些事似乎也就和他再無關系了。
轉眼一年年的過去。
期間傳來的各種消息,有俄波戰爭結束。
也有強烈地震和大火使杜布羅夫尼克共和國34的居民喪生,城市的大部分被毀。
還有英荷之戰,最后居然是英國人輸給了荷蘭人,還簽訂了一個《布雷達條約》,英國把在南美占領的蘇里南歸還荷蘭,并在海上貿易權方面作了讓步;荷蘭則退出北美。
轉眼就是崇禎四十一年(1668年)。
這一年得到的消息,也都是崇禎十四年的消息。
山東大地震。
從三月份開始,一直持續到了七月份。
地震波及江蘇、河北、河南、安徽等十幾個省及朝-鮮半島。
可以說范圍廣,強度更不是當年的湖廣地震能夠比得上的,一時之間大明損失慘重。
剛好那些地方,也都是人口密集,商業發達的地方。
也就是在那一年。
大明朝廷不知為何,賑災的力度并不是很大,大多數都是靠著商人們自發的賑災。
也正是這一次的地震,使得江蘇、河北、河南、安徽等十幾個省的人,都有了出走海外封地的意圖。
一夜之間,一貧如洗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在加上朝廷之中不知為何,一直都是在互相推諉扯皮。
經過后來披露,則是因為大明的國庫,已經真的沒錢了,就是每年的稅收,都快要入不敷出。
而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朱慈烺在朝廷的朝議之下,又下達了削減軍費的政令。
一時之間,出走大明的人就更多了。
崇禎已經隱隱約約的看到了大明由盛而衰的開始。
歲月流轉,大明的進程,已經不是崇禎能夠管的了的了。
而也正是這一年。
朱慈烺開始前遷都,從長安城,遷到了洛陽。
也就是歷史上,武周時期的都城。
于此同時。
在了解到山東地震慘狀的周玉鳳,已經拿出了自己的所有錢財,開始了一場為期兩年時間的災后重建。
也正是這一年。
不知因為什么原因,周玉鳳不在和朱慈烺住在一個宮里了,反而是回到了順天府的京師。
方便指揮賑災事宜。
也正是這一年,從南越趕回來的張嫣,專程找上了朱慈烺,給了一頓臭罵。
然后乘坐機械車,快速的趕往京師。
「別哭了,也是由檢瞎了眼了,居然找了這么一個繼承人,小的時候好好的,剛剛繼位也好好的,這才多少年?居然變得都快不認識了。」
張嫣的年歲已經不小。
也就是在年輕的時候,因為被人傷了胎氣,再也懷不上孩子,年紀大了,身體也跟著不是太好。
一個人走了這么遠的路程。
也是累的夠嗆。
「我想由檢了,要是他還在的話,就是一不發,也絕對不會出現這些事情,最早的時候,朱慈烺居然利用自己的兒子,去推動大明的律法。
現在已經進一步的說,大明的人口已經夠多了,賑災根本就顧不過了,可他在洛陽的皇宮,為何會有錢來修建?」
周玉鳳哭喪著臉,也只有在見到張嫣的時候,才會這樣。
旁人她可不敢輕易的流露出這種想法。
「想他了,這次賑災結束,咱們一起去看看他。」
「你陪著我?」
「對,我陪著你。」
**
洛陽。
一座新建成的皇宮之內。
朱慈烺的臉色并不是很好看,周皇后的面子軟,對他不待見的時候,只是躲的遠遠地。
可輪到了張嫣,就不是這么回事了。
一陣臭罵,可是一點顧忌都沒有。
現如今,奢華的皇宮,幾乎讓他感受不到半點心中的喜色。
已經是四十一歲,治政了二十一年的人。
時時刻刻的都在感受著,周圍人帶給他的壓力。
要知道,當年崇禎傳位的時候,也是四十多歲。
正值壯年啊。
居然就要讓他舍棄手中的權利,這怎么可以?
「劉子寬,你給我滾進來。」
朱慈烺生了一會悶氣,對于張嫣的臭罵,他還真就沒法還嘴。
一個是長輩,另一個人家的身份,只要不牽扯到國家政事,他就得敬著。
于是能夠發火的對象就不多了。
隨著朱慈烺用各種手段,弄走了不少朝堂上的大臣,也就把劉子寬扶上了內閣首輔的位置。
而這人第一件事就是,要給當年,因為貪贓枉法,收受賄賂被捉拿進工程隊中儒生們平反。
還要給這些人的后代一個說法。
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一個居然就是孔胤植。
年歲已經老了,居然還活著,這就有點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