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對于自己造不出火槍,想過是鐵和銅不夠用。
也想過是火藥沒有大明的厲害。
當然最多的就是不知該如何去制作,可現在樣本有了,精鐵也都準備好了,到了最后成品也似模似樣的制作出來了。
可試驗之后,射程和威力還是不靠譜。
工匠劉漢劉漢試驗了許久,最后不得不無奈的說出,大清現在的精鐵材料跟不上大明。
“那可是百煉精鐵,難道也不行嗎?”
皇太極對鐵的概念就是能夠打造刀劍,至于其中的分別是一點不知。
畢竟材料學這可是后世的一門大科學,不但要花費巨大的精力去研究,還得有絕大的運氣,剛好弄出來了。
“奴才不知道大明是怎么處理精鐵的,不過按照火藥的威力來看的話,咱們的精鐵確實跟不上大明。”
工匠劉漢心里最清楚,精鐵的純度不夠,可是關系著一連串的事情,煉制精鐵的方法是一種,或許其中也增加了某些別的東西,可以讓精鐵更加堅固。
畢竟傳說故事中,出現的那些驚天地泣鬼神的鑄造大師,那一柄名劍出世,不是伴隨著各種犧牲。
在他的理解之中,那些犧牲的人,肯定是抱著保守秘密才那么做的,在跳進火爐中的時候,懷里肯定還揣著別的東西。
就像許多大夫開藥一樣,總有一樣最關鍵的東西,是不會清楚的寫在藥方上面的。
畢竟人家可是要靠著哪一張藥方吃飯能。
哪能隨意的泄露其中的秘密。
現代人都這么聰明,難道古時候的人更笨不成?
就連他自己劉漢的手上,也有不少的鑄造方法,讓別人看的神乎其神,其實說穿了一文不值。
然而他也不敢暴露出去,現在大清的皇上還需要他,一旦他把自己的獨門絕活傳給了別人,恐怕他的死期也就不遠了。
在隨時都有可能被殺頭的盛京之中生活,怎么小心都不為過。
“我看過一些遠古時候的雜記,上面有一種說法,就是只要把活人投進鑄造的火爐中,就能練出好劍,想來要鑄造出一些好東西,是不是也可以這么弄?”
皇太極對于漢學了解的最為深刻,連一些只當做故事,消遣來閱讀的書籍,也能知道一些。
他想到上一次入關之前,可是有些消息聲稱山西,陜西一帶有反賊出沒,然而有反賊就會有殺戮。
他可不信就大明的那些將官,真的會老老實的的剿滅反賊,不殺一些百姓充作軍功,可對不起他們身上的那身官皮。
或許那個時候,崇禎就在準備著用血肉祭祀出一批合用的精鐵吧。
要不然為何之前大明的火器不行,只有到了崇禎才開始厲害起來?
梟雄的心思,總是轉動的飛快。
皇太極不懂得科學,可他懂得鬼神學啊。
而且這種想法更能深入他的內心深處,并且找到一個可以說服自己在大明手中失敗的理由。
不是他的族人們不夠強大,而是沒有好好的祭祀鬼神。
工匠劉漢一時不知該如何接口,要是承認吧,肯定是要死上不少人的,想來被作為祭品的,肯定是被抓來當做奴隸的大明子民。
可要是不承認,他自己可沒有辦法弄出性能更好的精鐵。
為此實際上皇太極也在努力的打聽關于火器的一些消息,傳回來最常聽到的只有一句,人家用的就不是精鐵,而是鋼材。
百煉成鋼。
可那種剛還和大明鑄造火器的鋼材不一樣。
工匠劉漢雖然沒有見到大明真正的火槍是何模樣,可憑著經驗,也能知道兩者之間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看來就是缺了一場祭祀,等著過一段時間,一些吃不飽飯的人,就會給你送過來。”
皇太極瞧著工匠劉漢掩飾不住的為難模樣,心里立刻就補上了劉漢的難處,不是任何一人,見了死人都不害怕的。
而且這一次可不是古時候鑄劍,而是為了一批特殊的精鐵。
所以需要殺掉的人將會更多。
工匠劉漢沒來由的渾身發冷,他就想不明白了,為何總會有人把人命不當人命。
而且這一次還是因為他的說法而引起了,上次火炮鑄造好了之后,為了試驗可是生生回了一個村子。
即便是事后,他悄悄的去了一趟那個村子,還暗中帶了一些食物聊表心意。
(本章未完,請翻頁)
可心中的恐懼和愧疚,從來都沒有減少過。
就是偶爾晚上做噩夢的時候,還夢到過那些死去的人前來索命。
若不是為了自己還能活著,膽小怕死,很可能自己早就死在了睡夢中,畢竟夢中的那些人瞧著真的鮮活。
舉著的刀子,也更加鋒利。
“不用怕,那些人活著的時候,咱們大清能夠把他們殺了,即便是死后也一樣可以再殺他們一次。”
代善作為旁觀者,看得清楚工匠劉漢到底是在怕是什么。
不由得上前出聲安慰著,目前也只有此人在擔任著大清的火藥局,干系重大可不能輕易地出了意外。
皇太極走在火藥局當中,此地的危險,他心中清楚,指不定什么時候就會發生爆炸,可他又不能不前來查看。
周圍跪倒在地的人,額頭都觸在地上,不敢抬頭看他一眼。
“大明的這些奴隸,看起來還算溫順,做事也算勤懇,可不能輕易的消耗掉,這一次你派人往蒙古人那邊去一趟,就用蒙古人代替祭祀吧。”
皇太極瞧了一圈,心中已經有了計較,上次莽古爾泰在大凌河堡一戰敗的慘不忍睹,早就有蒙古八旗的人生了反心。
若是不強力的出手,把那些人打殘,打怕,真有可能被蒙古人在背后咬一口。
現在正好,不但可以削弱蒙古八旗,還能得到一批上好的精鐵。
一直跪在地上,沒有起身的工匠劉漢,心里總算是輕松了一些,只要死的不是大明的那些被俘虜的奴隸,死誰都一樣。
同時心里的另一個念頭也跟著泛起。
朝中也是有大明的叛臣們跟他接觸的,大多數都是想要讓他引薦,認識一些大清的達官貴人。
可也有一人和那些人不同。
那個叫做范復粹的人,就是勸說著,讓他找個機會趕緊逃命,大清不是久居之地,以他的手藝,只要能夠去了大明,肯定能夠施展一身所學。
而且大明對待他這樣的手藝人,不但待遇很好,而且不用隨時面臨著人頭不保。
這些可都說到了他的而心里。
可要逃出去談何容易,而且他最怕的不是逃跑,而是這位官員在試探他,對于大明以前的官員他可不敢相信。
誰知道是不是挖坑讓他跳。
他以前又不是沒有見過這種官員,為此他還天真的吃了大虧,若不然也早就跟隨者敗軍撤退到錦州去了。
不過現在,眼看著事情弄得越來越大,看似被大清很重視,可要是死了那么多人,做不出東西來,自己面臨的問題和壓力也不小。
他還怕到時候,會不會把他也投進火爐中。
傳說中,這樣的故事也不是沒有。
所以他得準備退路了,今晚回去,就試探一下范復粹,看看是真的試探,還是真的想要他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