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禎快活的,不知秋月何時了的時候。
盛京的皇太極卻是已經有許久都沒有睡一個安穩覺了,并不是刺客太多,也不是妃子不夠用。
而是現在在廣寧和西平周圍,不時的能夠聽到槍聲。
輕聲很可怕,只要槍聲響起,就一定會有人倒地,一擊斃命很少會被人打第二槍。
倒下的那些人,也都是有著滿人的身體特征,那些被抓過去的大明子民,哪怕是變成了他們的奴才們,卻是沒有這種被槍擊的待遇。
在廣寧的莽古爾泰不是沒有組織人手前去圍剿,可人少了不頂用,一樣是被殺的目標,人多了卻又滑溜的找不到開槍的人。
就算他們放出了鼻子最靈敏的猛犬,那些放黑槍的人,也能夠提前察覺,最后遠遠的逃掉。
一度讓莽古爾泰以為,是他們當中出現了叛徒,迅速的處決了幾位他認為最可疑,也和他們關系不太好的蒙古大將。
然而事實證明,正中辦法沒有一點任何作用不說,反而弄得整個廣寧城,都人心惶惶的,仿佛只要有一點火星,立刻就像火炮一樣,“砰”的一聲炸響。
缺少了有效的對抗,在兵器的上也落入了下風,這種爛仗也就沒法打了。
以前是他們這樣侵犯大明,這才多長時間,身份立刻就反了過來,整個大清都不知道他們和大明。
到底哪一家才是游牧民族出身。
“漢人有一句話,叫做集思廣益,面對現在這種情況,都說說自己的看法,到底怎么處理才是最好。”
皇太極主持的朝會,已經連續開了很久了,沒有幾個人能夠說出有用的東西。
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原來被動的接受他們游牧民族的這種“打草谷”的打法,真的是夠惡心人,也更能打擊士氣,造成統治范圍內的人心惶惶。
還有一點就是,廣寧和西平兩個地方,現在已經幾乎沒有到少產出了,若是解決不了根本性的問題。
最終的結果就是,需要后方拼命的往這兩個最前沿的堡壘,輸送糧草。
當然也可以放棄,可是放棄之后,盛京就暴露在了大明的槍口之下了,連一點緩沖的余地都沒有。
自從兩年前開始,遼東的氣候就很反常,他們自己本身對耕種都不是很熟練,自然也就沒有多少余糧。
發動了一次入關之戰,還以為能夠掠奪到足夠的戰利品。
最后一算賬,虧得不像樣了。
還不如正正經經的和大明做生意穩當。
可在他們想起和大明做生意的時候,卻又發現好好的生意場,已經被他們自己親手給砸了,要想重新建立邊市,還遙遙無期。
皇太極也不是沒有繞過袁崇煥,像崇禎發起過這樣的請求。
可都是如泥牛入海,哪有什么回音。
事實上崇禎還沒有控制好遼東范圍,他可不敢隨便的開市,畢竟利潤太大,萬一自己的軍隊也被某些人攜裹著,做出了有損大明的勾當。
他以后到底是對這一支軍隊,是信任呢?
還是置之不理?
反正不管如何,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除非他的軍紀已經深入人心,能夠更好的守住底線,到時候就算朝堂之上的大臣們,再次墮落了,他也能立刻換血,還不會讓大明有多大的動蕩。
皇太極端坐皇位,瞧著下面袞袞諸公,那些滿人和蒙古人他沒有指望,一個勁只知道打仗,不知道動腦子的人。
一般情況下,就算是有好的建議,也必定是個大坑。
以寧完我為首的漢人朝臣,大部分都是眼觀鼻,鼻觀心,看似在苦思冥想對策,實際上心里慌得一匹。
以黃立極他們叛逃的那一群大明叛臣,原本還心里不服,以為沖真是有眼不識金鑲玉,打算咱滿清做出一番事業的。
然而雄心勃勃的他們,瞬間就明白了什么叫做眼高手低。
張嘴說話很簡單,可讓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全都是和稀泥,這種和稀泥的方法,在大明可是百試百靈,可不知是到了大清水土不服還是怎的。
就是不管用啊。
不能從根子上解決問題,只是張嘴說點好聽的,而且聽起來道理還不錯,可誰和他講道理啊。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人家要的利益,可不是面子。
時間久了,也就是能夠給一些需要面子的貝勒們出一點小主意,混一口勉強算是能吃飽的飯。
至于那些暗中發狠,想要讓崇禎看看自己本事的人,也都偃旗息鼓的每日為了三餐而奔波,哪還有士大夫的那種風采。
“皇上,其實火器也不是只有當大明才有,咱們既然從大明的身上得不到利益,還可以從別的地方拿回來。”
站出來說話的是范文程。
范文程字憲斗,號輝岳,是原來的沈陽,現在的盛京本地人,少好讀書,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陽縣學考取了秀才,時年18歲。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軍攻下撫順,范文程與兄范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成為現在清朝開國元勛之一。
其作用和寧完我可以說是不相上下。
當然此時的皇太極在重用寧完我的時候,也為了朝堂上漢臣的平衡,同時重用著范文程。
在原本的歷史軌跡當中此人可是只要關系到討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員、進攻朝鮮、撫定蒙古、國家制度的建設等等,他都參與決策。
而此時他的官職還并不高,只因現在的大明,完全用不著他去討伐,更不要說去側翻明朝的官員了。
不過還是在進攻朝鮮和撫定蒙古的策略上,有一些有用的建議。
當然由于在努爾哈赤攻西平、入廣寧,范文程都跟從出征并參與指揮謀劃的事宜,才入了登基之后,皇太極的視野的。
說起來,范文程比之寧完我的官運,要好上許多。
“除了大明,還有別的地方也有同樣的火器?”
皇太極眼神一凝,不自覺的看向了蒙古八旗的那一伙人,隨即想到要是那些蒙古人有這種火器,他也不可能占了半個蒙古。
“說說看,還有那個地方有這種制作火槍的技術?”
既然不是蒙古人,那么還能是那個地方的人?
在遼東就這么大的地方,朝鮮人肯定是沒有的,向西是有吐魯番人,可距離太遠沒有什么交集。
皇太極琢磨著,是不是派出使團接觸一下,不管他們有沒有火器制造的技術,都可以從西邊向大明施加壓力,從而減少他們大清的損失。
合縱連橫這是漢人弄出來的手段,他也可以拿來用用。
“臣聽說在極北之地,也是有一個強大的國家,而且他們的國家,也是在使用火器作為兵器的。”
范文程知道整個大清上下,現在都對大明的火器產生了恐慌,他自己也在想著各種辦法,看能不能從大明拿到這種技術。
然而崇禎的小心翼翼和嚴防死守,并沒有讓任何人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