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些建奴們,真的都是些蠻子,一點對生命和文明的尊重都沒有。
他已經能夠想到,杜度的親兵回去報告了此地的消息之后,那些自以為被建奴們解救了的修路大臣們,會是怎樣的一個下場。
“你總算聰明了一會,可還是話太多了。”
杜度一揮手,已經潛伏在張萬春身后的一名護衛,立刻就從后面抱住了張萬川,然后一個背摔,摔在了身后。
然而張萬春卻是掙扎了一會,到底摔的太狠沒有派來,此時仰面看著天空,幽幽的說道:“你以為只有你在拖延時間嗎?”
隨著話音剛落,也不知張萬春是如何傳遞消息的,遠處一里之外隱秘的糧草倉庫方向冒出了大量的黑煙。
然后隔著很遠的距離,就能聽到隱約的喊殺聲。
接著就事四聲炮響,那是還沒來得及運到前線,從薊州和通州拆下來的火炮發射聲。
杜度本就難看的臉上,瞬間沒了血色。
他已經能夠想到,瓦克達被炮擊的場面,雖然比起京師城頭上的火炮威力還差了一些距離。
可在近距離,不要命的攻擊退回去的騎兵隊伍,已經夠用了。
杜度眼睛輕輕的補上,眼角一滴淚水滴下。
“是我小看了你,在識人,傭人這一方面,我到底不如皇太極。”
想到皇太極,為了留下大明的那些大臣們,用出來的手段和好處,卻被他一次性給消耗光了。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已經覺的無望生還張萬春,卻忽然說起了兵法。
只是說了一段,嘴角一抽,想要笑一下,卻因為全身疼痛的笑不出來。
“我說得這些,你可能聽不懂,我也不知道,不是為何非要打下京師不可,自古以來都很少以怒出兵打仗的,所以你的失敗,一點都不冤枉。”
其實杜度是聽得懂張萬春的意思,可怒火這種情緒,從來都不是容易克制的了得。
若不是在攻打下山海關,因為見識不足,吃虧太大。
他怎么也不會為了一座攻打不下來的城池,去消耗兵力和心力。
“到現在我才發現,你還真是個人才,可惜已經晚了,若是一開始你就表現出現在的睿智,我也不會對你這樣。”
杜度在親兵的保護下,卻有種說不出的窮途末路,蕭瑟的模樣。
“嘿嘿,我要是一開始就表現成這樣,怕是死的更快。”
張萬春有著自己的見解,怎么才能最安全的活下來,對于他們這些聰明人來說,這種選擇實在是最簡單不過。
“故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前鑒不遠,覆車繼軌。其實你們大明的學問,我們學的也很精通。”
杜度自嘲的說了一句。
只因當時他是戰勝者,可以隨意的支配戰利品,卻從來都沒有察覺到,這些戰利品是人。
是人就有想法,是人就想著怎么求生。
而他認為最無用的人,卻是在他們撤離的時候,給了他致命一擊。
張萬春一點都不意外,這些建奴們在打仗的時候很勇猛,可在攻進城中之后,對于書籍卻又意外的珍重。
而卻在許多時候,更是見到了許多人在跟著一些秀才們學習文字和知識。
聽說這還是皇太極親自下的命令。
可不管學的好壞,這種態度,想要不強大都很難。
當時他在薊州投降,也是看到了大明將要日薄西山。
可誰知,最后的變化,當真是讓他吃驚不已。
新皇崇禎離開了京師,反而在外面吧整個大明給慢慢地盤活了。
想起他曾經還私下里嘲笑崇禎到底年輕,連京師都守不住,回頭想想,年輕的居然會是他自己。
想必現在許多大臣官員們正在頭疼了吧。
一個不受他們控制的皇帝,可是一把頂在他們背后的利劍,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給我個痛快。”
張萬春最后的請求就是速死,到了此刻,他反而真的看開了,似乎死亡也并不如何恐懼。
當時投降的時候,也不知為何會那么做,簡直是腦子進水。
想到腦子進水這一句話,還是從京師里傳出來的,據小道消息,是出自崇禎皇帝的口中。
無聲的在心里給這句話圈了起來,暗道:這句話形容自己,可真夠貼切。
“你就慢慢等死吧。”
杜度并沒有滿足他的愿望。
事情許多時候都很諷刺,不想死的時候,誰都想殺他,想要來個痛快的時候,那些想殺他的人,卻又想他活的更久。
張萬春勉強的轉過腦袋,眼中倒映著杜度騎著戰馬,闖進了前方的戰場。
槍聲依舊,只是少了炮聲。
晁剛的車隊,在被推著緩慢向前,邊上更有扛著盾牌的士兵,隨時可以擋住射來的飛箭。
火槍手,也就跟在后面,不時的放槍,收割一些戰功。
此時最辛苦的反而是那些工程兵。
倒不是要開山搭橋,而是死去的敵人和馬匹太多了,擋住了車輪,進攻的速度根本就起不來。
“回去就讓道院設計一些特殊的車子,那種四輪的更好。”
張存孟恍然發現,這種打法,似乎最能減少傷亡,只要能夠把速度提升起來,想來除了當面用火炮飽和打擊之外,很難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取勝。
“特殊車子有,就像房子一樣,開著幾個火槍射擊孔,這個我還見過,就是現在動力不足,本來里面是用人力推動的,可就是車廂太重,換了馬和牛,也是不頂事。”
晁剛了一些道院的新式裝備。
他把沙袋擺陣地的辦法,換成了車架,也是從這上面得到的靈感。
“還是太重?”
張存孟不由的問道。
“不是,牛馬太少,經不起消耗,還要種地呢。”
晁剛把其中的缺點說了出來,有了火槍,已經夠用了,沒必要立刻上馬這種劃時代的裝甲車。
這是崇禎的想法。
大明的百姓已經夠苦了,先堵住建奴入關,再讓百姓們吃飽肚子,隨后才能更加快速的擴張版圖。
不然都餓著肚子,誰愿意去打仗,就算打下來,誰有去占領?
沒好處的事情,是沒有人去干的。.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