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平亂之時是三月。
那時每一天都過得艱難,將士不夠勇猛,反賊不斷增多,總覺得仿佛野草一般剿滅不盡。
手下的士氣低落,糧草也不充足,就是許多地方都是平了亂,人的走了之后又接著造反。
而從皇上發出圣旨之后,已經是九月初了。
也是從那天開始,似乎反賊就沒那么可怕了。
糧餉有了,平亂之后恢復當地的民生辦法也有了,后續還有了一些精銳被拍了過來練兵。
反響甚好。
如今已是十月底,秋日終究要過去了。
從湖北一路上走到陜西范圍,他忽然都有些快要認不出來的感覺。
仿佛一陣秋風,本是蕭瑟的模樣,卻變了另外一種異色。
田野中忙碌的農人,道路上似乎都在施工的工匠,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回到了曾經的曾經。
仔細看去,卻又比曾經更好。
“這地方是遭過天災的?”
看了一路晁剛就驚訝了一路。
“還遭過反賊呢。”
洪承疇喃喃自語道。
劉體仁也是一陣沉默,曾經的荒蕪大地,現在看著卻是生機勃勃,雖然不少突地依舊干裂。
可干活的那些人的臉上已經浮現出了希望。
“我該說皇上畢竟是皇上嗎?原來此處是個什么鳥樣,現在簡直換了一番天地。”
晁剛在以前一直發牢騷,暗地里說新皇這不好,那不好,年齡太小,看把國家治理成什么樣子了。
現在看來,那是皇上不好,分明是那些大臣們太混賬。
看人家新皇親臨之后,什么事情不是辦的井井有條?
洪承疇知道的更多,內心掀起的波瀾更大,從細微處就可以看出,崇禎皇帝的變法似乎已經成功了。
而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一件事情,朝堂之上尸位素餐的文人們簡直不要太多。
還不如那些從最底層提拔起來的官吏強。
只因他走過的那些縣城,都是平亂之后,在他的隊伍中選出來的,會識字,懂數算的人。
而這些人到底有幾斤幾兩,他的心里也是一清二楚,當時還怕把整個地方給治理的越來也糟糕。
如今看來都是他想多了。
這些人的能力,可是比那些進士,狀元們強多了。
“看來皇上是要改變科舉了。”
先是軍隊,接著就是官場,最后就要輪到科舉了,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若是前三個方面解決都不掉。
后面的科舉,也就無從說起。
“走吧,今日咱們加把勁,明天正午就能到西安府了。”
洪承疇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見一見新皇。
而此時的崇禎卻是皺著眉頭,看著手中的一封信。
信件是從京城快馬加鞭傳遞過來的。
本來他的下一步計劃就是直面整個大明的官僚系統,這也是大明從太祖開始就必須要做的事情,但能夠做成了的也只有太祖皇帝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了。
軍隊已經訓練了出來,可堪一用,用軍權壓制文臣,他就不信平記者穿越者超越時代的眼光,會做不到這一點。
畢竟現在掌握在文臣手中的軍權,還沒有多少,而現在他的雍州計劃借著剿滅反賊業已深入道了地方,算是去的了暫時的成功,財權現在也不缺。
可千算萬算,沒有算到,居然關外的皇太極又要攻打大明。
信是袁崇煥寫出來的,上面還有一套關外八旗調動的位置,其準確的目標點就是繞過關寧錦防線,率軍從蒙古突入內地,然后直指京城。
而蒙古現在已經在滿人的控制之下,這一份推算也是合情合理。
“變化總是比計劃快,長庚,你看看現在邊軍能不能擋住滿清的突進?”
李長庚也是郁悶,眼看著雍州已經進入了良性循環,只需要穩住半年時間等到夏收,就再也不會出現大的變故。
可中原快要消停了,關外卻又開始鬧騰了。
李長庚看著書信上寫著:“臣在寧遠,敵必不得越關而西;薊門單弱,宜宿重兵。惟薊門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萬一夷(指蒙古)為向導,通奴(指后金)入犯,禍有不可知者。”
他不懷疑袁從煥的兵法素養,可現在讓他放棄全國的變法計劃,多少有些不甘心的。
“避開寧遠、錦州,分兵三路只能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咱們或許只需要堵住這三個缺口,就能讓皇太極無功而返。”
崇禎指著地圖看了一遍說道。
李長庚也湊了上去,對于兵法他也是一個強手,自然看得明白其中的門道。
“現在只怕是時間已經趕不及了,從京城接到消息,然后送到了西安府,前前后后大概最快兩個月的時間,明軍防守有余,就怕野戰會輸得一敗涂地。”
“而且前兩現在也是有些吃進,江南那一帶的富商們現在對糧食提價比往常高了一倍。”
李長庚說的更加現實,雍州的經濟是崇禎拆東墻補西墻,暫時團了起來,一旦再次用兵可不像是平亂那么簡單。
吃的,用的,遠在千里之外。
后勤保障就是一個大問題。
重要的是那條路本就不好走,雍州的士兵過去,要是在加上水土不服,一旦出現意外崇禎就連保障自己安全的軍隊都會沒了。
那些文人雅士們,可不會再給崇禎第二次掌握軍權的機會。
“傳令下去,洪承疇不用回西安府了,立刻向龍井關出發,薊州的孫傳庭離著大安口很近,讓他也別在遵化呆著了,另外城外的盧象升火槍隊也已練得差不多了,讓他在這人手去往洪山口。”
崇禎立刻就下了命令,他想的明白,大明天災眼中,關外估計也一樣,現在又斷了八大晉商的貨源,更是雪上加霜。
他只要堵住缺口,不讓建奴從大明拿到任何好處,時間一久自然就會攻守易勢。
變法的事情可以先放一邊,只要取得了邊軍的勝利,到時候攜帶大勝之勢,也一樣可以掃平一切不服。
“哦,對了,聽說有一個叫做晁剛的人還不錯,讓他留下訓練士兵,順便也能震懾周圍的造反者的野心。”
可憐的洪承疇開沒有走到西安府,就又要觸犯前往龍井關。
當然最郁悶的要數晁剛了,沒了上戰場的機會,就不可能得到軍功,自己做將軍的夢想可是一拖再拖,眼看著就要不成了。
**
遼東,關外。
關寧錦防線是明朝末年為抵御后金(清)所構筑的自山海關經寧遠至錦州的一條防線,其中以山海關為后盾、寧遠為中堅、錦州為先鋒,其間筑有多個堡臺作為聯防據點。
關寧錦防線分南北兩段,南段為關寧防線,長約100公里,自山海關到寧遠;北段為寧錦防線,也長約100公里,自寧遠經連山、塔山、松山、錦州,抵大凌河。
袁崇煥覺得有這一道防線在,建奴是無論如何都打不進來的。
可皇太極也不傻,知道這個地方堅固,人家也可以繞路啊。
這才有了給京城的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