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我偷?可真正的賊,一直坐在族譜頂端。”
話音未落,門口傳來掌聲。
程墨走入會場,肩扛攝像機,身后跟著拍攝團隊。
“抱歉打擾。”他微笑,“我是獨立影評人程墨,正在制作一部紀錄片,《誰在定義真實》。剛才那段影像,已被納入節:《豪門敘事的崩塌》。”
記者們瞬間沸騰。
蘇晚晴此時走上臺,接過話筒,語調沉穩:“我們已委托《論虛構人格的集體投射》,直指陸知微的劇本“情感過于真實”,懷疑其精神狀態不穩定,甚至暗示可能存在“多重人格障礙”或“創傷性記憶移植”。
輿論再度分裂。
支持者稱他是“打破階級壟斷的藝術革命者”;質疑者則渲染他是“被夢境吞噬的危險創作者”。
而陸知微只是笑了笑。
當晚,他在個人賬號發布一條短視頻。
畫面中,他坐在書桌前,面前攤開一本泛黃的手稿,頁腳寫著日期:2018年4月3日。
“這是我第一次夢到《夜巡人》主角陳默的日子。”他說,聲音低緩,“那天夜里,我成了他——一個在暴雨中追兇十二年的刑警。我在夢里結過婚,妻子死于連環殺手之手;我親手擊斃過兇手,也在審訊室崩潰痛哭。我在夢里活了三十七年。”
鏡頭緩緩推近,那本手稿上密密麻麻寫滿了人物小傳、案件推演、城市地圖,甚至還有幾頁血跡斑斑的模擬現場筆記。
“我不是在編故事。”他抬眼,直視鏡頭,“我只是記得。”
視頻結尾,一行字緩緩浮現:
有些真實,誕生于清醒之前。
視頻發布十分鐘,播放量破千萬。
評論區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