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還帶著溫和笑意的面容,瞬間被震驚取代。
她有些顫抖的伸出手,極小心的捧起那本泛黃的古籍,指尖輕輕拂過封面那幾個大字:《稚子涵元錄》。
翻開書,目光更是貪婪的掃過里面的內容,越是翻閱,眼中的震驚則越大,最后可以用狂喜來形容。
這書中記載的,并非藥方,而是如何依據四時五行,通過飲食起居等溫和自然之法,為元氣未充的孩童循序漸進的培本固元,扶助生機。
這正是她遍尋不得,求而不得的調理思路,也是真正能解她心頭最大焦慮的無價之寶啊!
“這、這是”
老夫人抬起頭,看向沈夏,聲音因激動而帶著顫抖,眼神灼熱。
“沈氏,此書你從何得來?”
沈夏不卑不亢的回答:“回老夫人,此書乃家父昔年于翰林院整理古籍時,偶然所得,是前朝一位太醫的手札,加以批注整理而成。父親曾,此書重在‘涵養本源’,論述溫和調理之道,于養生健體或有裨益。”
“晚輩想著,國公府富貴已極,不缺奇珍異寶,實在也想不出有何物能入老夫人的眼,唯覺得此書或許有些參考價值,特贈予老夫人,愿您身體康健,福壽綿長。”
她沒有明說這是針對小兒調理的,只隱晦表達是一本養生類的書籍。
如此一來,旁人只會想到沈夏所送的書,定是針對老夫人調養身體用的。
果然,成國公夫人臉上露出極為滿意的笑容。
心思玲瓏,處事周全。她對沈夏的喜愛又多了幾分。
她強壓下激動,又指向那個香囊;“那這個”
沈夏從容應答;“此乃晚輩親手所制的一個安神的香囊,內置茯苓,合歡皮,柏子仁等物,氣味清雅,有寧神之效,可置于床前,或者枕頭下,能令人深思清明,夜寐安穩。”
一本書,直擊老夫人內心深處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