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野美奈子嘻嘻嘻“三足鼎立。這些你們都知道嗎?這些你們大家都清楚嗎?南北朝時期進入到公元6世紀,逐漸由南北對峙轉入三足鼎立的格局。523年以后,北魏陷入六鎮起義的混亂局勢中,528年發生河陰之變,契胡爾朱氏集團控制北魏政權。532年,高歡消滅爾朱氏。534年,宇文泰割據關隴,孝武帝元修西奔,后被宇文泰所害。隨即高歡和宇文泰相繼擁立元善見和元寶炬為傀儡皇帝,北魏遂分裂為高歡控制的東魏和宇文泰控制的西魏,兩個政權間戰爭不斷。加上南方一直渴望收復中原的梁朝,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后三國時代,這就是侯景之亂的時代大背景。說真的,畫面顯示出了過去所有的事情,可是,做……為什么……還是有老婆子的聲音。難道這些龜贏都是具有各種各樣的磨練……這可是世界上最摳的魔鬼。不行,魔鬼假扮成我們祖宗到底有什么樣的目的?”一位生命的女子說道。在這三國中,東魏綜合實力最為強大。東魏繼承了作為政治經濟中心的中原地區,占盡天時地利,所以東魏及后繼的北齊是當時中國境內鼎立的三國中最富庶的一個。最后他們又會怎么樣呢?看不到因果報應又會怎么樣?西魏最為貧窮弱小,但其實際統治者宇文泰頒行六條詔書整頓內政,貫徹關中本位政策,“融合其所割據關隴區域內之鮮卑六鎮民族及其它胡漢土著之人為一不可分離之集團”,故能“內安反側,外御強鄰”,是三國中最有朝氣的一國。而江南地區經過數百年的開發,到梁朝時已臻于鼎盛,史稱梁武帝時“治定功成,遠安邇肅”“三四十年,斯為盛矣”,再加上梁武帝重視文化禮樂,因此梁朝為三國中文化最昌明之國,“中原士大夫望之以為正朔所在”。然而,梁朝表面上的繁榮卻掩蓋著深刻的社會矛盾。梁朝時,南方的士族門閥日趨腐朽墮——落,那么這是為什么呢?他們“傅粉施朱”“迂誕浮華”,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已成為社會的寄生蟲;社會風氣萎靡消極,人們的思想行被佛學與清談所充斥,“家家齋戒,人人懺禮,不務農桑,空談彼岸”……最后這些人的因果報應又會怎樣?
“人士競談玄理,不習武事”……這就是他們的可悲。他們的結果一定會非常的悲慘;為了供養王、謝、袁、蕭為首的士族門閥和日益龐大的官僚機構,梁朝老百姓不得不承受沉重的賦役,大量農民或破產流亡,或淪為奴婢。梁朝最高統治者梁武帝蕭衍對此負有主要責任,他即位之初尚能勵精圖治,但逐漸志得意滿,愛聽讒,不納忠諫,寵信朱異等佞臣,卻訓斥痛陳時弊的散騎常侍賀琛。這就一定是他們的因果報應的。
梁武帝又縱容各級官吏貪污腐敗及宗室權貴違法作惡,以致“政刑弛紊”、地方官“皆尚貪殘,罕有廉白者”。那么他們的果報又是什么樣的?
除此之外,梁武帝沉溺佛教日甚一日,自547年以來三次舍身同泰寺,不僅浪費了4億錢財,還使社會上掀起佞佛之風,大量人口出家為僧,各地大興寺剎,進一步導致國家經濟和軍事力量的削弱。總之,梁武帝在位后期,梁朝政治腐敗,風氣萎靡,社會貧富懸殊,國力外強中干。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梁朝國內的矛盾如此尖銳,也為侯景之亂準備了充分的條件。后來侯景告臺城士民書中提到:“梁自近歲以來,權幸用事,割剝齊民,以供嗜欲。如曰不然,公等試觀:今日國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姜百室,仆從數千,不耕不織,錦衣玉食;不奪百姓,從何得之!”——這才是他們真正真正的因果報應。正是梁朝的矛盾叢生給侯景作亂以可乘之機的真實注腳。
月倩華道“侯景降梁。不就是果報的開始……那么你們還覺得這是什么呢?不是的看一下天堂的畫面……天上的畫面會告訴你什么呢?”大家開心地說著。由此可見,在三國對峙中,東魏實力最強,西魏整合最優,梁朝雖然經濟文化發達,但所積累的社會矛盾(包括階級矛盾、統治——集團內部矛盾、中央與地方矛盾等)卻瀕臨噴發期。在此背景下,野心家侯景登上歷史舞臺的中心。侯景出身朔州羯人,早期為爾朱榮之部下,后投靠高歡,得其重用,于532年(北魏中興二年,梁中大通四年)四月被拜為南道大行臺,鎮守河南之地,542年(東魏興和四年,梁大同八年)升為河南道大行臺,“擁兵十萬,專制河南”……最后他的下場又是什么……他的因果報應又會怎么樣,實力雄厚。高歡雖對侯景委以重任,內心卻極其猜忌;侯景雖對高歡尚算服帖,但卻與其世子高澄不睦,曾揚:“王(高歡)在,吾不敢有異;王無,吾不能與鮮卑小兒(高澄)共事!”……那么最后又會怎么樣?
到547年(東魏武定五年,西魏大統十三年,梁太清元年)正月高歡病重時,對高澄語及如何制服侯景之事,并寫信召還侯景。結果會變成什么樣呢?
高歡死后數日,侯景就公開反叛東魏,他先請求以河南六州附西魏,西魏授侯景以太傅、河南道行臺、上谷郡公的官爵……最后他們又會怎么做?他們又為什么要這樣做呢?他們的報應又會怎么樣?大家都仔細地看一看,但并不出兵,表現出冷靜謹慎的態度;稍后侯景又求助于梁朝,愿以十三州附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