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控制城內的疫情,蘇州府加強了對于城中人員的管制。
但架不住之前金軍南下的攻勢實在嚇人,尤其是揚州的慘狀,嚇到無數人選擇渡江。
蘇州城作為揚州附近的大城,自然是有無數人選擇的。
其實相對于蘇州城來說,建康,也就是南京這座古城,無論是從建設還是其他,都要更加合適。
畢竟其作為歷史上多個朝代的京師,經歷過此時的改造與建設,底蘊相當的豐厚。
可也正因如此,那些南逃之人才沒有選擇建康,因為他們怕啊,怕趙構在逃離揚州后,定都在建康。
沒錯,經歷了之前幾次金軍南下,大宋百姓們也是看明白了,對方的目標就是皇帝,或者說整個朝廷。
如此一來,都城所在,反而變成了催命符般的存在。
只是讓這些南逃之人沒有想到的是,趙構并沒有選擇定都建康。
原因也很簡單,這里經過了數代的發展,本地勢力十分龐大。
不說他本就是剛上位沒有多久,還是一路逃亡而來。
無論是威信還是實力,都有可能壓不住建康本地。
為此,趙構考慮過蘇州城,但這里水系過于發達,想要將朝廷轉移到這里,修建起來太過麻煩。
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也還有部分是建康與蘇州城距離長江太近,趙構沒有安全感。
最終宋朝將目標放到了杭州,這里位于長江以南,又距離長江有一定距離,還距離東海很近,萬一被金軍攻陷,很方便他們繼續逃跑。
當然,此時趙構與宋廷還沒有遷都的想法,而只是想要在這里落一下腳。
可只要宋廷一日沒有定下都城,那建康就依舊留有可能,南逃之人也就越是會避開那里。
因此當蘇州城疫情控制住后,黃丹詫異地發現,周圍多了許多沒有見過的面孔。
并且這些人還越來越多,連帶著蘇州城里物價都開始上漲。
最開始上漲的,是各個客棧的房費,之后是租房的租金,最后才是各種日常用品。
尤其是糧食,價格漲得飛快,1石米已經上漲到了1貫半的價格。
要知道此時可是宋朝,有句俗語叫“蘇湖熟,天下足”,此時的蘇州與湖州可是大宋重要的產糧地。
產地的糧食價格都已經漲到了1貫半,可想而知其他地方價格會高到什么程度了。
當然,蘇州城內的糧價飆升,并不是說被那些外來的難民吃上去。
主要原因還是北面江淮地區被金軍侵略,搶奪與破壞了大量糧食,導致原本富足的兩淮地區反過來缺少糧食。
再加上大量南逃之人,身上都沒有攜帶多少糧食,導致長江以南多處地區出現了糧荒,因此價格才漲到了現在的程度。
糧價一漲,其他各種物品的價格也都水漲船高,畢竟其他賣貨的商人不漲價,可是就買不起米了。
賣貨的商販們,還可以通過漲價來轉嫁上漲的糧價。
對于那些依靠賣苦力,來賺錢的人,卻是只能自己硬抗了。
不對,應該說他們的境遇比那還要糟。
因為大量難民的涌入,做苦力工作的人越來越多,薪資也因此越來越低。
為了不因此餓死,各種幫派也由此應運而生。
不僅如此,因為宋廷的連續失敗,被迫丟棄都城,公信力也是大幅下滑,導致官府也開始鎮壓不住各種犯罪。
各地的犯罪率在短時間內大幅度飆升。
像是他們蘇州城,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人的內心,本來也就不是純善。
之前因為有官府壓制,外加手中還有產業,或者說是顧忌。
現在那些難民,因為除了一條命之外再無所有,內心之中的兇狠便也展露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