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丹田,并不是陰交、氣海、石門、關元這四個穴位,雖然它們在中醫都有“丹田”的別稱,但并不是修煉時說的丹田。
修煉中說的丹田,又分為三者,為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為印堂之處,又稱“泥丸宮”;中丹田為胸中膻中之處,為宗氣之所聚;下丹田在膀胱之后,直腸之前,為藏精之所。
其除了下丹田外,還有胞中的稱呼。
其有氣則開,無氣則合,為任督沖三脈所起之處,十二經脈匯集之所,為經絡之樞紐,經氣的匯海,因此也稱其為氣海。
任督二脈,兩頭各不相交,就算于氣海處有了第一個交匯點,也不過是兩個線段,變成了一個更長的線段,氣并不能在其中周轉。
這里,就要說到任督二脈在人身中的位置了。
督脈起于氣海,下出會陰,沿長強、腰俞、腰陽關、命門、至陽、身柱、陶道、大椎等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項后風府穴處進入顱內、絡腦,并由項沿頭部正中線經頭頂百會穴,額部印堂,鼻部上唇到上顎處。
任脈上從舌根,下頜部至咽喉,天突穴、膻中穴、鳩尾、上脘、中脘、下脘、神闕、氣海、關元、終至曲骨、重歸于氣海。
注意到了么,任脈與督脈,最近的位置便是上顎與舌根。
為了讓兩脈相連,打坐修煉的時候,往往都是閉口合齒、將舌頭抵在上牙膛處。
如此,便等于通過舌頭的輔助,將任督二脈在體內構筑成了收尾相連的一個環。
內力每沿著這個環運轉一圈,便也被稱之為運轉小周天。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但凡不是走旁門左道修煉出內力之人,都可以讓內力在任督二脈之間流轉。
那為什么還說打通任督二脈,才是成為高手的表現呢。
因為這里說的打通任督二脈,其實算是一個專有名詞了。
便是指通過內力,將經脈孕養拓寬至內力肆意運轉,而不會受到任何阻礙的地步。
且可以在自由行動、張口說話等情況下,依舊讓內力維持從督脈齦交穴至承漿穴的跳轉。
也就是說,不僅需要內力可以離體,還要讓其在保持快速運轉的情況下,可以精準地落在相應位置。
這不僅需要對內力有極佳的操控力,來保證內力在高速運轉的過程中不會傷到自身。
更需要充沛的內力,來填充滿整個經脈。
完成了這兩個先決條件后,所需要的便只剩下勤加修煉就好了。
這也是為什么,那些修煉神功寶典之人,可以更加輕易的打通任督二脈了。
因為那些神功圣典,相較于普通秘籍,更注重對于內力的操控,相同時間里積蓄的內力也更多。
之所以會如此,便是因為編著這些秘籍之人,本身所站高度不同。
那些高手對于內力運轉,以及經脈、穴位之間的作用更加了解。
再結合上自身多年的修煉經驗,他們就可以挑選那些相對效率高、且內力運轉流暢的經脈穴位。
最終將之梳理總結,便成了那一本本被江湖中人追捧的神功圣典。
回到黃丹身上,他現在便是有了對于內力的精細操控能力,可以控制住內力在體內快速運轉而不傷及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