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我們接下來要做什么?”
“先在這京兆府內休息一晚,明日一早我們就向北出發。”
“向北?不是應該向東么?”
京兆府內的一家客棧內,黃丹父子坐于靠近窗戶的木桌前,小聲地交談起來。
黃父夾起一筷青菜,輕輕放在自己面前的碗中。
“不,我想了想,還是走水路的為好。
這京兆府以北,便是那渭水,再從渭水入黃河。
我父子乘船水流而下,可是比那乘馬坐車快了數倍。
不僅如此,河面之上會遇到的危險,相對于陸路而,也是少了許多。”
黃丹跟著點頭,覺得還是黃父考慮的周到。
“確是如此,并且這乘船的花費,也比一路車馬便宜了許多。”
“哈哈,不錯,雖說為父將那劉蔣村的宅院,與堂內大部分藥材都賣了,也就40貫不到。
再加上我這么多年的積蓄,一共也就才這個數。”
說著,黃父將右手的食指與中指交叉在一起,筆畫了一個“十”字。
黃丹挑了挑眉,自從宋朝施行了保馬法后,馬匹的價格也是一路走高。
到了現在,馬價相對平穩了許多,但也維持在40貫左右。
要是稍微好些的馬,價格就能上百貫,如果是軍馬,那最低都是三百貫。
他們父子自然不需要買什么好馬,但按照最低標準,馬加上車也要花費40貫。
這還沒算他們走陸路的花費,一匹馬一個月大約能吃60束草,而枚束草在30文左右。
光是一個月吃食,就是將近兩貫,他們這一路上稍微耽擱一下,就不知道要走多久了。
如果再加上他們父子路上的開銷,手里這些錢財,等越過了秦嶺,但凡能留下一半都算好的了。
而與走路路相比,這水路可就強上太多了。
不僅速度快、路程短,最重要的是便宜。
都不用說是那種個人的小船了,就算是花大價格搭乘大商賈的船,也不過是百文一人的票價。
就算再加上一路的吃喝,最多也不過是2貫的花銷,就能從這京兆府到達西京。
之后無論是向東還是向南,都更加的容易了。
父子兩人,就在這間客棧中,解決了晚餐與住宿,一共花了28文。
次日清晨,他們并沒有直接離開京兆府,而是在城門口尋找商隊。
之前從劉蔣村離開,那是實在找不到順路的商隊,否則他們也會這么做的。
畢竟這年頭野外實在是不安全,大家伙都是聚眾結伴而行的。
黃丹對此沒有太多經驗,倒是黃父對此頗有心得,當初他外出為人行醫的時候,也都是盡可能尋找同路人的。
很快,他們就找到了稱心的隊伍。
這是一支六十多人的商隊,雖然拉貨用的不是馬,而是驢跟騾子,但規模也算是不小了。
最關鍵的是,這支商隊看起來十分專用,有趕車的,有拉車的,有推車的,還有在周圍護衛的。
看著這些人佩戴的短刀與短棍,黃父他們就覺得心安。
在跟著走了一小段路,確定對方也是向著北面渭水渡口而去的后,這才放心地尾隨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