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直覺應是有所不同的,只是一時間也無從辯駁。
而且,這兩條路他都不想走。
“此二者,備皆不為也!”
“那不知主公意欲何為?”
“吾愿為天子之劍!匡扶漢祚,澄清玉宇,申大義于天下!”
“哦。”
張昀點點頭,劉備的意思是說,他要做大漢的忠臣,即不當權臣,也不搞割據。
他的語氣依舊是不緊不慢,“還請主公試想,若今日長安驟發一紙詔書,命您引頸就戮……您是奉詔,還是不奉詔?”
“此等亂命,”劉備瞬間皺起眉,語氣都帶了點怒意,“定是李傕、郭汜之流欺君罔上,豈可從之!”
張昀攤了攤手,“正是如此。如今眾人行事,不外乎此理:于己有利的,就是朝廷王命,自當尊奉;于己不利的,便是欺君亂命,拒不奉詔。”
“若依主公此,只怕自四十年前跋扈將軍梁冀(外戚權臣)算起,這朝堂之上所發每一道旨意,皆可斥之為‘亂命’了。”
“呃……”劉備如遭重擊,他覺得張昀這話里肯定有問題,但又找不出來,只覺得胸中一股郁氣翻涌。
張昀看著劉備緊繃的嘴角,心中泛起嘀咕。
這才哪到哪啊?
我還沒問你是否欲效光武故事、再造乾坤呢……
不過他也知道在194年問出這個問題,還是太早了。
此時的天下,四百年煌煌大漢的余威尚存。
后世人們已見識過太多的王朝更迭,把治亂興替視作平常,還總結出了一個歷史周期律。
可這年月的人則完全不是這么想的。
漢朝作為這片神州大地上,名義上的第二個,其實是第一個,讓“統一”這個概念深入人心的大一統王朝!
中間雖有波折,但兩漢持續四百年的慣性,早已刻進了所有人的骨子里。
大家都知道“秦亡漢興”,卻沒人知道漢亡之后,天下將會陷入何等境地。
這一分裂是不是就再也統一不起來了?
又或者像東周那樣,經歷幾百上千年的亂世?
父死子繼、孫死子繼,裂土分疆,血腥爭斗……
未知便是最大的恐懼!
別看丞相在《出師表》里第一句寫的就是“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可如今這句話并非真理,充其量算是個美好的期望。
他心里比誰都害怕這天下分開了,就再也合不起來。
而這也是所有有識之士共同的憂懼。
后世很多人不理解,為何“匡扶漢室”這桿大旗,能匯聚那么多的理想主義者?
其實他們這些人所奮力挽留的,豈止是那個被各方勢力拿捏的朝廷?
更是山河一統,再無戰禍的太平天下!
歸根結底,這錦繡河山,絕不能再次陷入春秋戰國那般漫長的分裂中!
正因如此,曹操迎奉天子后,實力才會驟然膨脹。不過短短兩三年時間,便從兗州一州之地,擴張到兗、徐、豫、司四州。
這絕不單單是因為他能打,而是他把自己和漢室綁在了一起。
投奔曹操,在許多人看來,便等同于為漢室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