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吃,不是不能養,這東西出欄比土豬快,能快點見到錢,但是那肉嘛,肯定不能跟咱們的土豬比的。”
陳凌對本村的鄉親沒什么好隱瞞的:“現在豬肉價格還行,年底了五塊多,將近六塊錢一斤。
正常土豬長到二百斤出欄,那需要一年時間,哪怕你把豬劁了,不讓他生育,只讓它老老實實長肉,那滿打滿算也要一年時間。
有時候養一年,甚至不到兩百斤。
這大白豬就不一樣了,長肉特別快,用飼料催膘,半年左右就能出欄賣了。
有時候哪怕晚上兩個月,養七八個月,那也比咱們黑土豬早見到錢。
對養豬場來說,活豬上車,不說五塊多六塊了,每斤只要五塊錢,那這一年每頭豬就多賺一千塊錢啊。”
每頭豬一年多賺一千塊,在這個年月,對于一個養豬場來說,那可不是小數目了。
“這么說,大白豬能養?”
這小子一聽這話,又來勁了,剛結了婚,誰不想多賺點錢。
以后有娃了,日子也更好過。
“能養,但想要半年多出欄,你要喂飼料,要各種麻煩……”
陳凌給他講了講其中的事。
養白豬,想要早出欄,就要開始投入了。
跟自己家養的土豬,等著過年殺年豬吃肉的就大不一樣了。
自家養的土豬,隨便喂點剩飯泔水,打點豬草,亂七八糟的喂一喂。
在旱廁養的話,平時還會吃人的新鮮糞便,跟狗差不多,賊埋汰。
一年到頭,長到一百多斤都不是容易事。
就是因為平時吃不飽,不長肉。
“鵓鴿營有喂白豬的場子,還是小場子,說是今年上半年搭進去七千斤糧食了,能賺錢,但是沒你想的那么賺,一頭豬純賺一千塊,那是做白日夢。”
陳凌說的這個是韓闖他老丈人家那邊。
黃泥鎮廠子多,那邊的人都喜歡做點小生意,鵓鴿營離得不遠,受其影響,成為方圓十里八鄉,第一家養白豬的人。
“知道了,俺知道了,還是富貴懂得多。”
大李家的小子點點頭,自己嘀咕起來,說是養一兩頭,能比黑豬增膘快,每頭豬能比往年的黑豬多賣一兩百塊錢就滿足了。
這年月,對鄉下人來說,十塊錢就能過個好年。
一年到頭養的豬,多賣一百塊錢,能讓一個人家喜滋滋很久了。
“行,這小子不貪心。”
跟著陳凌往家里走著,趙玉寶笑道。
“貪不貪心的,村里鄉親大多都是這么想的,他們沒膽子投入太多。”
陳凌早就習慣了,沒錢就沒底氣。
村里那么多想跟風他養這個養那個的,到了現在沒有一個能成的。
不是他有所隱瞞,即便把除了自己靈水之外的所有技巧傳授了,也很難做成。
關鍵就是這個花錢投入的問題,攔住了所有人。
兩眼一抹黑的,去未知的領域,做不知道具體結果的事,這種花錢投入,光是想想從自己兜里掏錢,都覺得像割肉一樣疼。
陳凌不是看不起村民。
也沒覺得他們不爭氣。
他清楚的知道,人一旦養家,柴米油鹽處處都要花銷,真的很難掏出來太多錢。
這是真的窮。
所以從下半年開始,他也不想著把養什么觀賞魚的和村民們分享了。
因為沒用,他們也養不好。
就碰到這種什么山里采摘野果,又或者什么小龍蝦了,建場地用工了,沒啥投入的,才喊他們來。
這不能說他不帶鄉親們賺錢。
有時候真帶不動而已。(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