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嬸子就去屋里拿了件外套給小娃子裹上。
其實么,村里這么大點的娃子,整個夏天幾乎都是光著腚的,穿衣服的才是少數。
看他們曬的泥鰍一樣黢黑的小身板就明白了。
陳凌小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那時候還不如小毛穿得好,起碼涼鞋是買的,陳凌那時候真是全身光溜溜,從頭到腳無牽無掛。
“富貴舅舅,俺小舅舅撈了大魚,帶著好多小魚,俺來找睿睿想抓一只烏龜。”
裹上衣服了,小毛就拉著小狗蛋坐到陳凌旁邊,說起來意。
睿睿在村里手上要是不拿玩具,就時常抓著小烏龜,來回擺弄著玩,有時候放進口袋,有時候在家也壓在枕頭下。
一點也不知道干凈,只顧著好玩。
很令王素素頭疼。
“來抓烏龜啊,行啊,舅舅待會回莊子給你抓幾個回去養。”
陳凌摸摸他倆的小腦袋。
小狗蛋說話還不利索,仰著頭看陳凌:“找睿睿,找睿睿玩。”
“嘿,就你天天找睿睿,好,我這就去把睿睿抱回來。”
陳凌笑了,這小娃子比睿睿大不少,表現卻跟睿睿的弟弟一樣,幾天不見就要過去找。
跟在睿睿屁股后面一塊搗蛋。
正要起身去學校找,正好這時候也下課了,趙嬸子抱著睿睿走過來。
這下子小院子里一下就更熱鬧了。
他們在坡上的小院子,地面本來就夠硬實,也鋪了青石,雨后很干凈,三個小娃子就滿地亂玩。
陳凌看山貓手搟面做的差不多了,教給他做成一整根長壽面之后,就準備回家抓兩只烏龜給小毛他們。
這時候趙玉寶回來了,說他家正好有,抓過來讓小娃子們拿去玩吧,陳凌就別回去折騰了。
“喲,趙叔你這厲害啊,村里抓龜的都養不好,幾天就跑沒影了,你這不聲不響的,還養起來了。”
陳凌意外的說道。
麥田龜水陸兩棲,陸地爬行極快極遠,是十分出眾的越獄能手。
村民們不是沒有抓龜回家的。
多少年不見的麥田龜今年突然出現,大家也很親切和激動。
但是抓回去養了之后呢。
很多養不了幾天就跑丟了,找不著了。
還有的盡管熟悉本地的麥田龜,卻不了解麥田龜習性,在水缸放水養把龜淹死的。
所以小娃子想玩烏龜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陳凌家了。
睿睿整天手上拿著呢,那烏龜也不見跑掉,大家都知道這事兒。
“那當然,你趙叔深藏不露的好吧。”
趙玉寶把下巴一抬,神氣得很,然后把烏龜抓了過來。
其實這也是陳凌家養的烏龜。
不過是他和王存業三個老頭子從老河灣抓回去的,在農莊養了一段時間后,到處爬的太多了,王存業又讓他抓了些帶回家養。
把龜抓來之后,趙玉寶又神秘兮兮的說道:“我告訴你,這烏龜以后也值錢,跟小狗子一樣能養熟。
比起別的龜,強多了。”
陳凌莞爾一笑,這個他早就知道了。
他以前對烏龜品種不了解,只知道水龜和陸龜的區別,更熟悉的是老鱉。
小的時候對麥田龜也只是玩耍。
所以沒咋在意。
后來聽韓寧貴說,他們這邊的麥田龜是黃緣龜的一個分支。
品相在各地的黃緣龜中并不出眾,但確確實實是黃緣。
不然也不會有在麥田產蛋的行為,獲得麥田龜的稱號。
別的龜根本就不會爬這么遠去產蛋。
“現在這些龜我可懶得去搞,還是以黃牛和狗為主。”
陳凌心里想著,三個小人兒已經抓著烏龜在院子里玩耍起來。
玩鬧一會兒,廚房開鍋煮面了,山貓又喊陳凌過去教他做幾道簡單的小菜。
這時小毛這孩子就讓睿睿和狗蛋在家里玩,他自己跑出去喊陳澤去了。
陳澤今天也有事呢,家里房瓦漏雨正修補呢,提了一個鐵皮大桶,放了半桶魚給他們玩,他自己沒說兩句話就又回去繼續忙活了。
“好家伙,我說你舅舅咋下雨天去塘里撈魚,原來是跑進去大火頭了。”
陳凌一瞧桶里,原來是條肥碩的大黑魚,身旁簇擁著許多小雜魚:“這下好了,中午做酸菜魚吧,正好給老鐘叔祝壽了。”
“這魚看著有點嚇人啊,做菜能好吃嗎?”
趙玉寶瞄了一眼,大黑魚臟兮兮,色澤暗沉,且身上帶著蟒紋,還是有些}人的。
“好吃,這東西鮮嫩得很,要不是跑到塘里去,平時抓不到這么大個頭的。”
陳凌喜滋滋的說道。
趙玉寶聞又有點懵:“啥意思?還跑塘里去?大壩北邊的塘子離水庫那么遠,離村外小河也不近,它們從哪兒跑進塘里?”
“就蹦過去唄,這大火頭在河里待的不順心了,就跳出水去,那跳得遠啊,能跳到塘里去。
這玩意兒皮實,跳到岸上也死不了。”
陳凌應著,伸手把這條大火頭從桶里抓起來,這大家伙頓時噼里啪啦一陣搖頭擺尾,那勁頭足的,甩了幾人滿臉的水。
“我去殺魚,小毛,桶里剩下的小魚你們拿去喂龜吧。”
他去殺魚,趙玉寶也緊跟著湊過來,“富貴,你看村里這么大的娃娃,也不說上個學前班育紅班啥的?村里是沒有嗎?”
“前兩年鄉里有人辦,也有人在村里辦,但是學前班這也得交學費啊,哪能像城里孩子一樣,上小學前還要上兩年?家里沒那個條件。”陳凌搖頭。
他這話一起頭,鐘老頭也湊過來嘀咕:“那就這么整天瘋跑,看六妮兒他們那都是好孩子,聰明機靈,在學習上卻比真真差遠了,這就是教育有缺失。
在市里,四五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學一些東西了。”
陳凌知道這些問題,但想到后世那么多科目,還有補習班各種壓得娃娃們家長們喘不過氣來的課業,他心里就抵觸。
“趙叔,老鐘叔,鄉下沒那個條件,那就按著他們的天性來成長,有時候也不是什么壞事啊。”
趙玉寶卻很認真:“我說富貴,我老早就有一個想法,反正我們兩家子人是住在這兒了,定居了,舍不得走了。
我們在這兒養老除了種種地養養魚,也沒什么事情做,干脆呼朋引伴找一些老朋友過來,來你們村里一塊修養身心的同時,到你們學校授授課算了。
平時也給這些不夠年齡的小娃子們開個興趣班上上。
也算發揮一點余熱。
你覺得怎么樣?”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