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頭,山菇就不說了,這季節雨多,山里不缺。”
陳凌贊許的點點頭,心說這小子腦子挺靈活,“另外,這季節野菜也不少啊,地耳朵、木耳、馬齒莧、黃花菜、掃帚苗、野蔥……
不說山里,就說外頭的野地里,那不遍地都是嘛。
今年這些跟野草一樣,長勢旺,隨便摘摘就是一大筐。
村里整天喂豬喂羊的東西。
不值個錢,正好湊一車賣去吧。”
一聽他這話,趙大海都坐不住了,急忙坐起來睜開眼,兩片薄荷葉隨風飄落。
“野菜真有這么多種?”
“真有,而且很多也不算什么野菜。”
陳凌嗯了一聲,給他簡單舉了幾個例子:“比如那啥地耳朵跟木耳,還有啥黃花菜、馬齒莧,都是鄉下常吃的了,跟正經菜沒啥區別。”
“是嗎?我就怕外邊的人不知道怎么吃,賣不出去。”
趙大海一聽野菜,主要是有這方面的擔心。
“沒事,這有啥不會吃的,能炒能涼拌能包餃子,咋吃都行。”
陳凌倒是一點也不擔心:“還可以把咱們的咸菜混著去賣,鄉下這玩意不值錢,也不值得專門去運一趟,這次順便跟著蔬菜運到市里,賣賣試試。”
“對對對,差點忘了這茬。”
趙大海一拍手:“方便面,掛面,咸菜,辣醬,現在人家都是搶著買呢。”
他們兩個你一我一語的,把王聚勝一家聽得心潮澎湃,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次日凌晨四五點的時候,一家子就迫不及待的全副武裝進山采蘑菇去了。
最近雨水多,蘑菇出的多,很好采。
而且保護好蘑菇窩子,不要大肆破壞,那些采摘過的地方,以后還會陸續往外出蘑菇的。
所以王聚勝一家子,短短半天時間,就往返了三四趟。
連早飯都顧不得吃。
他們干勁十足,早晨七八點鐘的時候,還來叫陳凌一塊。
不過陳凌沒去,讓大舅哥兩口子去了。
到時候采的蘑菇賣了錢就是他們的,總不能白讓人家給帶娃干活的。
他自己則去縣城聯系了小綿羊,通知他明天過來把蔬菜和蘑菇什么的一趟運走。
結果小綿羊正要找他。
告訴他受洪災的影響,咸蛋最近賣的也很快,劉建成問能不能再加加量。
剛說完這事兒,半路碰到韓闖,也是去村里找他的。
要給他分錢。
隨后,大概也是說最近糟魚罐頭賣得好,而且價格高,可以說十分暢銷了。
連帶著其他水果罐頭也被帶起來了。
這小子高興得很,見了陳凌更是激動,說一句話連著結巴好幾次,說是這個月在媳婦面前揚眉吐氣的,打算過去要找陳凌大喝一場的。
結果來了飯沒吃上酒也沒喝上,分完錢就直接被拉了壯丁,去菜園子摘菜搬筐子去了。
干完陳凌家的,干王聚勝家的,干完王聚勝家的,再去干王立獻家的。
蔬菜當然沒這么多。
更多還是田里的野菜。
弄完之后,天也擦黑了,眾人這才吃喝上。
不過吃飽喝足后,可還沒完呢。
還要開了電燈給蔬菜打捆,打完捆又要馬不停蹄的用水管子接上水龍頭,去給蔬菜上灑水。
這灑水也不是為了多加點斤兩。
主要還是為了這些菜能夠保持新鮮。
尤其是野菜和蘑菇,入夜前要像洗澡一樣的,拿水管澆個夠,吸足了水分才好呢。
等天亮之后裝上車。
蘑菇、野菜、蔬菜,全部一趟運走。
順帶著拉走的,還有腌咸菜、辣醬和腌咸蛋。
而這趟和往常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陳凌和大舅哥,王聚勝和他小舅子也跟車前去了。
王立獻就不用去了,小綿羊這個女婿就是開車的,沒必要也跟著湊熱鬧。
就在家繼續收拾他那大棚。
但是吧……
陳凌和王聚勝這一走。
梁桂珍在村里又開始陰陽怪氣的厲害。
這死婆子臉皮厚不怕人笑話。
王來順現在倒是有點后悔了,有心找老大一家和解,但是鬧成這樣了,早就晚了。
每次進不了門就被張巧玲轟了出去。
找人給說和吧,那娘倆是那樣的德性,誰也不樂意管這閑事。
就連本家都互相推脫,不帶管的。
王來順最近也是糟心的夠嗆,整天坐在田間地頭的大樹下沉著臉抽煙,干農活都沒心思,尤其之前跟陳凌說開了之后,對家里的婆娘越看越不順眼。
他家這事兒鬧的,高秀蘭在家好幾次忍不住對女兒說:“幸好凌子的娘早就走丟了,不然聽村里人講,就他娘那個脾氣,有你受氣的時候。”
王素素聽了很無語,娘也真是,這都是沒影子的事了還提它干啥。
公公都死了幾年了,難不成那多年前就走丟婆婆還能找回來不成?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