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現在時候不早了,來不及做包子,晌午炒個雞蛋算了,等吃了飯多摳點,我下午給你們做包子吃,這地木耳雞蛋餡兒的包子啊,比肉的還好吃呢。”
說完,就把車子在大門口扎好,然后挎起籃子,喊上大外孫,去山坡上撿雞蛋。
地木耳炒雞蛋,可是山里人的最愛。
王思怡本來洗好地木耳后,揉著小手去看陳凌織魚網來著,聽到高秀蘭這話,也領著睿睿跟了過去。
還趁著沒人,賊兮兮的問高秀蘭王素素的小名兒叫啥。
說高秀蘭告訴她,她不會告訴別人的。
不一會兒又和睿睿一起拿著石頭去丟躲在草叢里亂叫個不停的秧雞子。
丟完就抱著睿睿嘻嘻哈哈笑個不停,享受惡作劇的樂趣。
活脫脫像是個調皮搗蛋的大姑娘。
只是很快,樂極生悲。
到了山坡撿雞蛋的時候,沒注意到黑漆漆的雞窩角落還臥著一只母雞,手背讓狠狠的啄了一下,差點疼哭。
“哎喲,讓啄到手了?思怡你別動,我看看出血沒?”
高秀蘭急忙放下籃子過來看。
睿睿也踮著腳,好奇的往王思怡手背上去看。
“沒事的嬸子,沒啄破皮,就是生疼。”
王思怡笑笑,順便摸摸睿睿的小腦袋瓜。
“你啊,可得看著點,這有老母雞守著的雞窩,是想要抱窩了,把雞蛋看得嚴實,就是見到一塊白的圓石頭,也要叨到肚皮底下暖著,不肯讓別人碰。
這樣的老母雞你去拿雞蛋,就會啄你。
不過雞這個東西,是個死腦筋,你轉個圈兒,從它屁股后頭拿雞蛋,它看不到你,就不啄你了。
哪怕你伸到它肚皮下邊,它也只是挪挪窩,連脖子都不會扭呢。
來,你瞧。”
高秀蘭說著,走到雞窩后面伸手進去,一把就從老母雞屁股底下掏出了三個雞蛋出來。
這些雞窩,是磚塊錯落著搭成的,雞窩的四壁有一個個小方窟窿,很多家庭養雞場,其實也是這樣。
不管從前后左右哪個方向,手都完全可以伸進去。
“哇,我也來試試。”
王思怡見此大感驚奇,忘了手背上的疼。
蹲下來就伸手摸進雞窩,還真順利的摸出兩個雞蛋來。
不一會兒兩人帶著睿睿就撿了大半籃子。
“嬸子,這雞窩怎么弄成這樣,冬天雞不冷嗎?”
撿完雞蛋,王思怡對四面透風的雞窩很是困惑。
“這個啊,是你凌哥專門讓老母雞下蛋的地方,不是讓它們住的。
不然天天在山上跑著,到處下蛋,撿起雞蛋來,費勁兒得很。”
高秀蘭笑笑,“另外啊,就是怕它們秋冬季節天冷往山上跑,不肯回窩,這才把雞窩留著窟窿,冬天冷,它們待不住的。”
夏天不能老吃肉,天氣熱,多吃點青菜,更顯得清新。
晌午的飯菜,高秀蘭下廚,地木耳炒雞蛋,拍黃瓜,清炒豆角。
王思怡沒吃過地木耳,試探著品嘗了一下,結果整盤子菜被她一個人干掉一半,別的菜一點兒都沒動,吃完還連叫好吃,說她們這兒好東西真多,越來越不想走了。
這東西吃起來滑滑柔柔,口感像是木耳,但要比木耳細膩得多,和雞蛋一炒,那吃進嘴里滿口香的,回味無窮。
到了下午,這會兒不用別人說,她自己就拿著缽子去果園的溝渠兩旁摳地木耳去了。
滿心期待著高秀蘭所說的地木耳雞蛋餡兒的包子。
“凌哥你干啥去,不織網了嗎?”
“去給趙叔家送點蔬菜,他們正在用人呢,晚上要做大鍋飯。”
陳凌笑笑,翻身騎上馬,背著一筐青菜趕往村里。
不一會兒又騎著馬返回來,讓高秀蘭給他揪下一塊面引子來,又送了過去。
所謂面引子,就是蒸饅頭用的酵頭面。
作用和發酵粉一樣,是用來做發面的面食。
發好的饅頭每次留一小坨面,稱面引子,下次做饅頭的時候就用這個面引子和面。
面引子做出來的饅頭又香又有嚼勁。
趙大海的母親趙家嬸子聽說他們家要蒸包子,晚上也想蒸一大鍋包子吃,這面引子可少不了。
夏天天氣熱,發面快。
一塊面引子,能發一大盆面。
陳凌家里也是如此,早早的把面發上了。
回來之后,簡單的織了一會兒漁網。
就去幫忙洗地木耳、炒雞蛋、拌餡兒。
沒別的,他也想吃地木耳雞蛋餡兒的包子了。
王素素現在干活不大方便。
王思怡就幫著高秀蘭去和面、搟皮……
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包起大包子來。
當揭起鍋蓋,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大包子出鍋時,那種香味直往鼻子里竄,咬上一口,清香爽口,油而不膩。
這地木耳雞蛋的包子,當真堪稱是素餡包子里的一絕。
太久沒吃,這拳頭大的包子,陳凌一氣兒吃了九個,還意猶未盡呢。
讓王思怡差點驚掉下巴,連聲說他真是活武松了。
而后又說起老虎的事情。
陳凌打算這兩天把家里的麥子送到糧站,就去省城的動物園瞧瞧。
這是個難得的機會,帶著老婆孩子逛逛動物園。
之后的天氣雨水會很多,出行不便,另外雨水多了,也是他對付水庫怪魚的好機會。
再者就是,媳婦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以后想出去玩就更加不便。
所以這老虎的事情,還是得提早去。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