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老丈人和丈母娘沒想錯,鬧了這么一出,陳凌對他大姑一家的態度,頓時就不像之前那么熱情了。
這倒不是說陳凌有這么在意自家娃的那件小玩偶,因為一個小侄子搞壞一件玩具而不高興。
關鍵是這熊娃子不懂事啊。
明明自己做了錯事,還在這兒耍橫,踢王真真一腳。
踢一腳也就罷了,這么點的小娃子還罵臟話。
也不知道跟誰學的。
家大人也不管管。
更可氣的是,這熊娃子挨了打,見到他娘和他奶奶過來后,噙著淚,繃著臉蛋,兇巴巴的爬起來,又要掄著小拳頭對王真真拳打腳踢。
好一個兇蠻不講理的小娃子。
被制止后,直接滿地打滾的哭鬧,不起來了。
陳俊英婆媳兩個哄他,他也不干。
反而一邊哭一邊抽噎著說想要這個玩具,那個玩具的。
他娘的,居然還訛上了。
這么不懂事,陳凌能高興才怪呢。
何況陳俊英剛才把王真真扒拉開的時候,用力氣可不小,他那表嫂更是冷著臉沖王真真瞪眼,埋怨了幾句,無非是說王真真這么大了,還跟小娃子打架,他家娃才不到五歲,打壞了咋辦。
這話頭一起,陳俊英更是激發了她那絮叨的性子,問小孫子磕到沒,碰到沒,來回說個沒完。
總之,大姑婆媳兩人不論是說的話,還是一些行為,都很難再讓陳凌維持臉上的笑容。
自然就冷淡了下來。
王存業和高秀蘭肯定是向著自己女婿的,但對于這種場面,他們身為陳凌的老丈人和丈母娘,卻不好說什么,只是打著圓場,關心著那小娃子,并半訓斥半維護的說了王真真兩句,讓小丫頭出去玩了。
不管怎樣,場面上過得去就行了。
陳凌和王素素也任由二老去自由發揮,至于那不懂事的小娃子哭鬧著要玩具的事,他們偏不去主動提。
正好呢,沒多久就有熟人來農莊找王素素抓藥,他們小兩口就借此抱著兒子出去了。
留下王存業兩人先陪客。
畢竟她們銅石距離凌云路途很遠,肯定不會今天就趕回去,起碼要留宿一晚的。
所以陳凌和王素素這也不算怠慢,招待歸招待,哪能一直陪著,自己家的事全放下不做的道理,這又不是大過年的走親戚,大家都有要忙的事情。
慢慢地,陳俊英也反應過來,大侄子肯定是不高興了。
本來還想著晚上能吃頓餃子的,可這都下午三點多了,也沒人說剁餡和面,肯定是不給包了。
常道:迎客餃子送客面。
走親戚要是兩家離得近,那第一頓飯就是餃子。
如果是路遠的親戚,來了不急著走,那么第一天的晚上一般就是餃子,走的時候再做一頓面條。
面條一般就是那種臊子面。
可現在倒好,大侄子小兩口直接不提這茬,帶著娃回村去了。
他那老丈人和丈母娘也一直在和稀泥,東拉西扯,說什么水庫出了個鱉王爺,村里這陣子都忙,最差的也在水庫擺攤賣東西呢之類的話。
王素素的藥鋪更是天天有人去抓藥,雖說人不多,但每天有人去,并不冷清。
還說她們既然來了就去燒柱香,祈祈福啥的。
高秀蘭就拉著她們張羅好東西去水庫磕頭燒香。
王存業留在農莊放羊,看著牲口吃草。
別的事情,是只字不提。
這讓陳俊英心里很不是滋味,暗暗責怪陳凌這大侄子跟他那刁蠻的娘一樣。
不就是小娃子打架么,多平常的事,也犯得著這樣?
還是隨他娘的脾氣,太小心眼了。
她這樣想還算好的。
陳凌那表嫂更厲害,在晚飯后,直接小聲埋怨走親戚沒吃上餃子。
跟婆婆和兒子說什么這表兄弟這么能賺錢,咋這么小氣。
這話實在有點沒良心了。
雖說陳凌心里不高興確實沒給包餃子,但今天晚上伙食可一點也不差的。
不管咋說也是父親的姐姐呢,他還不至于為這點破事撕破臉皮。
加上當時是小綿羊趁著晚上的工夫把水產車開了過來,把咸蛋的錢交給了他。
陳凌為了犒勞這踏實肯干的小子,便去把那牛頭牛尾一同下鍋燉起來,又親自燒了三四道菜。
不說他們了,這菜量十個人吃都綽綽有余,誰想吃肉都能吃個肚飽。
不然再鬧出來中午那種搶飯吃的場面,也太難看了點。
沒想到,都這樣了,這表嫂還不滿意。
王素素或許聽不到,但陳凌耳聰目明,她們三人這天晚上也住在竹樓上過夜,哪怕聲音小,陳凌也能聽到。
聽到這些話,陳凌表面上也沒什么特別的反應,只是在天亮之后,一家子早早就忙活起來,和小綿羊幾人裝魚,裝完魚,腌咸蛋,處理抱窩的母雞,王存業老兩口也準備各種食材,準備到了中午給人做大鍋飯,總之就是各種忙活。
也不再特意招待她們三口子人了。
當然了,這下是真正忙起來,根本顧不上她們了。
陳俊英三口子呢,只覺得這趟親戚走得沒滋沒味,人家都在忙活自家的事,顧不上招待她們,這也沒啥可說的,有意見也沒辦法。
再加上知道小孫子鬧得陳凌心里不高興,她們來時的盤算肯定也落空了。
于是也沒心情再多留了,當天又吃了頓晌午飯之后,就趁此機會搭著小綿羊的水產車離開了。
……
對于這位姑姑,如果能好好的來往的話,陳凌又怎么會不愿意的。
連陳寶栓那樣知道悔改以后,陳凌都不會拒之門外,何況是他自己的姑姑。
但有時候從關系上論,越是親近的人,反而越不能好好相處了。
陳凌一開始也沒把大姑往壞處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