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魚趣
送走梁紅玉一家,小兩口就回到家給小白牛喂了些水,讓它也休息了會兒,就繼續開始磨面。
陳凌篩面,王素素掃磨,又磨了兩斗子小麥,攪勻之后就弄到放糧食的西邊屋子,倒在竹扁籮里攤開晾了起來,剛磨好的面粉沒經過晾曬,千萬不能直接裝起來,新面一捂就不好吃了。
不過天快黑了,曬不了就先敞開放著。黃皮子們經常夜里在周圍亂竄,也不用擔心家里有老鼠。
中午沒能吃成魚,磨完面之后陳凌就跑到水庫撈了幾條,晚上就是蒸的白米飯配魚湯,第二天早上才是吃的用新面蒸的饅頭,農家磨的面雖然不如機器磨出來的白,但是做出來的面食極有嚼頭。
吃進嘴里是滿口的“五谷味”,越是咀嚼就越是香甜,唇齒留香、余味悠長的滋味可謂是種享受。
王真真都多吃了半塊,去學校晌午飯還帶了新面蒸的饅頭。
可見是真的好吃。
……
初秋艷陽高懸,天空帶著明澈的淡藍色,一朵朵閑云淡淡然、悠悠然的飄蕩著,農歷八月下旬,秋的韻味也越發濃郁了。
“嘩啦。”
一尾紅艷艷的胭脂魚,驀然躍出水面,一口咬向蓮蓬上停留的小飛蟲。
然而就在它堪堪咬中的時候,不巧兩只麻雀嘰嘰喳喳的斗在一起,撲棱著翅膀從枝頭斗到地面,小飛蟲被驚得飛走,魚兒頓時咬了個空,不甘心的在水面甩了甩尾巴,轉身游入水中,尾巴一搖,帶起一片水花。
陳凌走到池子旁,把密集的荷葉掐下來了一些,讓它們不至于太過稠密。
由于水的緣故,兩截藕長得異常茁壯,荷葉滿池子都是,可惱人不淺。開花的時候確實夠漂亮,但時間長了對池子里的魚卻也不太友好,因為水面都讓荷葉擠滿了,稍微大點的魚容易讓藕桿上的刺刮破鱗。
是以陳凌得空就會將一些荷葉連桿一塊撇下來,給水面留點空隙,也好讓魚兒們有活動空間。
今天是八月二十。
夫妻倆上午又磨了三十來斤左右的面粉,收拾好連帶著昨天磨的一塊晾曬在院子里,忙活完這些,就趁著撇荷葉的時候,把已經長得蓬松成熟的蓮蓬采摘了一下。
剝開一株個頭飽滿的,和王素素嘗了嘗。
蓮子又甜又嫩,且不失鮮美。
“這蓮子好吃呢,晚上我來煮點紅棗蓮子粥。”
王素素甜甜的笑著,輕瞟了陳凌一眼,她仍記得陳凌第一次給她做的早飯,便是蓮子粥,那粥的味道,她記得尤為深刻。
或許這輩子都忘不掉。
因為對素素來說,那并不僅僅是一碗粥,它還代表著更重要的東西呢。
“好,晚飯你來煮。”
“真真來了家里,總是我這個姐夫做飯,怎么也得讓姐姐露一手啊。”
“你說對吧?”
陳凌用清水和著麥麩,正在拌魚食,聽到這話便頭也不抬的回了一句。
結果半晌沒聽到王素素說話,抬頭就見自家媳婦正微微鼓著潔白的香腮,翹著紅艷艷的小嘴,略顯幽怨的看著他:“你還要炒菜的,我想吃炒雞蛋和花生米了……”
陳凌聞就是一愣。
隨后立馬反應過來是怎么回事了。
便會心的一笑,站起身來,伸手在媳婦的小鼻子上勾了一下。
又慢慢湊近,在她嬌皙滑嫩的臉蛋上不輕不重的咬了一口,輕輕說了句話。
聲音太小,也不知是說了什么。
一瞬間就讓王素素臉紅到了耳朵根,嬌羞難耐之下,用那雙靈動水潤的大眼睛剜了陳凌一眼,扭身匆匆回了屋。
……
這批小麥是陳凌在洞天種出來的。
磨完面后,這新鮮麥麩味道也確實好,拌好魚食,水池魚兒都搶著吃。
這些魚越養性子越兇猛,且強壯異常,游動速度飛快,搶起食兒來激得水面上水花四濺。
甚至還有不等他拋下魚食,便躍出水面來爭搶的。
但大多用力過猛,往往躍出水池后,便掉到池畔,在地面啪嗒啪嗒甩著尾巴,想再跳回水池里。
可惜,新院落成之后,水池四周也用各類石塊加高了些,它們只是沾了滿身泥污,回不到池里的。
陳凌見狀搖搖頭,心說池子還是太小,這魚養得有點瘦了。
一直也沒產下魚籽。
不然跑出來這兩條胭脂魚就沒必要放回去了,正好能再吃頓魚。
這樣想著。
他確實也是動了心思。
彎腰把魚兒撿起來,放到水中,又匆匆洗過手,便拿著釣竿,提著魚簍出了門。
他準備去釣會兒魚。
這魚竿花了他四十大洋呢,買回來沒用過幾次。
恰好閑來無事,去水庫釣幾條魚也是不錯的。
他釣魚呢,也不是為了吃,主要長時間沒釣了,是想享受一下垂釣的樂趣。
另外一方面,他是想嘗嘗洞天里紅鱔的滋味了,就打著旗號,準備趁著媳婦不注意的時候,抓出來做兩道菜,給自己兩人解解饞。
這玩意兒雖是稀罕東西,賣完一遭之后,卻是再難賣第二次的,還不如吃進肚里,來的實在。
其實洞天的魚呢,一直也在吃。
尤其是沒外人,只有自己小兩口在家的時候,陳凌得空就會打著去外面撈魚的幌子弄兩條出來,大的小的,都沒落下。
這樣雖然享受了美味,滋養了身體,但是卻少了點親自垂釣的樂趣。
正好磨完面后,家里沒什么要忙的了,自然就動了心思。
白天釣釣魚,晚上就帶上獵槍巡夜去。
反正是圖個樂呵。
今天出門是趕了巧了。
王聚勝上個周末值了夜班,正好這兩天休息,就和張巧玲抱著兒子趁這個工夫去苞米地忙活了半天。
現在這是剛從田里回來,陳凌走半截,就跟他們一家子走了個碰頭。
王聚勝看到他這架勢哪還不知道要去干啥,連婆娘跟娃娃也顧不得了,就匆匆跑回家扔下鋤頭,摸了根竹制的釣竿跟了過來。
趁著初秋的艷陽天,往水庫堤壩上一站,清風吹拂,放眼望去,陽光下水波蕩漾,心胸也隨之開闊,簡單的深呼吸兩下,整個人就極為神清氣爽,渾身活泛起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陳王莊靠近大水庫,村里人捉魚釣魚的本領個頂個的強,愛不愛吃魚是次要的,且不去多說。
還是娃娃的時候,哪個人沒下過水?沒抓過魚?尤其男娃,幾乎沒有。
就像王聚勝,他手里的魚竿都能算老古董了……
這還是他沒結婚的時候,在家閑著無聊,跟他大堂哥學著做的,為了找到好材料,翻了好幾個山頭,才尋摸到一根合適的硬竹。
別看這魚竿賣相不佳,但是按他的說法,釣起個十來斤重的大魚,一點問題都沒有。
只不過成了家后,就沒心思玩樂了,許久都沒動過。
今年也是交到了陳凌這個好兄弟,天天見他變著法的玩樂,這才叫激起了興致。
在陳凌跟前,他話還挺多的,說天說地,講東講西,葷素不忌,嘴巴一直就沒咋合上過。
只是釣起魚來就不太順心了。
陳凌都一連上了幾個小魚,雖說又都放了,但起碼是釣到了,他一個魚尾巴都沒見著。
實在是很敗興致。
“狗日的,這魚咋都跑你鉤子上了?俺得離你遠點。”
王聚勝憤憤的嚷著,跟陳凌離了有五六米遠。
“哈哈,我這是今天運氣好。”
陳凌笑著,搬了幾塊石頭,壘到屁股底下。
他打算就在這個地方打持久戰,不輕易挪攤兒了。
哪知道就這點工夫,魚線就是一抖。
啥情況?
他眼疾手快急忙提竿子。
嘩啦啦,水花四濺,一條金黃色的大板鯽出水。
真給面子啊!
陳凌也沒想到這么快有大貨上鉤。
果真是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
把王聚勝看得眼珠子都綠了,也顧不得再跟他扯閑話,只是鼓著眼睛盯著下鉤的位置,生怕驚跑了魚。
陳凌這邊,剛把鯽魚放入竹簍,拋竿,沒過兩分鐘。
又是一條大板鯽上鉤……
這是捅魚窩了吧?!
即便以陳凌這樣越發佛系的性子,都不自覺的興奮起來。
經常釣魚的人都知道,自然水域環境復雜多變,水里的魚也會根據地形、流水等情況,群居游動。
所以……
能否找到魚窩、魚道,對出釣的影響非常大。
而且季節不同,魚類所聚集的位置也是多變的。
有時候哪怕相差只有兩三米遠,使著同樣的餌料,有人能爆護,有人卻一條小魚苗都撈不到。
就像他和王聚勝現在,是一樣一樣的。
很玄學。
……
既然是享受垂釣的樂趣,陳凌自然也沒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