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河尋了下去,拐子知道事跡敗露,棄船而逃。不過,總算是抓回了其中一個男子。”
“那個男子交代,跟他接頭的人,就在我們府上。根據他所說畫了相貌出來,這個人就是二叔家的方孰才。”
“欺人太甚!”
司嵐笙憤怒道:“他們吃著公中的,用著公中的,連嫁娶銀子都是我們掏。這還不算,還要把我的女兒拐去賣錢?”
當著子女的面,她不能說方柘一家的不好,生怕教壞了孩子們的心性。
但在自己丈夫跟前,方孰才又做出這樣的事情,她怎能不怒?
方孰玉嘆了口氣,道:“誰讓父親欠了二叔的救命之恩,這份人情債,就落到了我的頭上。”
方孰才此人,不但一無是處,還極其不著調。
有一次,他在街面上混的一個好哥們成親,他去鬧洞房。將一大串鞭炮捆在新郎身上,就要用火折子點著。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若不是旁人死活攔了下來,這洞房差點鬧出人命。
還有一次,他帶著媳婦尤氏前去飲宴。自己在前院和哥們喝得熱鬧,走的時候竟然完全沒有想起,自己媳婦還在人家后院里面。
回了家,他酒意上涌自行睡了。
幸而尤氏也不是什么講究人,知道丈夫喝醉走了,自己便托主家雇了一頂轎子,自行回了府。
要說,哪個男人在外交際不喝酒?
但喝酒喝到像方孰才一樣,能把媳婦都給喝丟了的,滿京城里也就他這獨一份。
所以,他會做出拐賣親侄女的事情來,方孰玉并不意外。
方錦書失蹤得如此離奇,方孰玉早就料到有內賊。但查來查去,差到了方孰才的頭上,這令他十分為難。
看著他的神色,司嵐笙冷聲問道:“怎么?難不成這人情債,我們還都不夠,還要應在書兒頭上?這我決不答應!”
“欠了一次救命恩情,就活該我們子子孫孫都要還債?”
“我沒這么說。”方孰玉上前摟著她的肩膀,柔聲哄道:“我的子女,怎么會容許旁人欺負?你放心,我會找父親商議一個解決辦法出來。”
他沒說的是,拐子還招供了,他們買了方錦書,就是看上她的好顏色,準備運到揚州去調教成為瘦馬的。
他此刻心中的怒火,一點也不比司嵐笙少。
試想想,哪個父親能容忍下這樣的事情?
自己寵在心頭里的寶,竟然會被迫做那等勾當。只要一想到這種可能性,他就恨不得將方孰才逐出族譜,才能解開心頭之恨。
“你說,我們哪里對不起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