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蘭被林晚那股子興奮勁兒感染,二話不說披上棉襖就沖了出去。
沒過多久,林家西屋的小土炕上,就擠滿了人。
炕燒得暖烘烘的,除了巧珍嫂子,還有張嫂,錢嬸這倆針線活出名麻利的。
幾個人脫了鞋盤坐在炕上,屋里頭一下子就熱鬧起來。
林晚把炕桌擦得干干凈凈,將那二兩白絨絨的棉花放在了正中央。
“嫂子,嬸子們,”林晚開門見山說道:“今天請大家來,是想跟大伙兒合計個新買賣。”
她脫下腳上那雙棉窩窩鞋,從里面抽出了一雙納得密密實實的鞋墊。
“天冷了,家家戶戶都缺這個。我想著,咱們能不能做點花樣出來,拿到縣里去賣?”
巧珍嫂子瞇著有些老花的眼,拿過鞋墊子仔細看了看。
她布滿裂口的手指捻了捻上面的棉花,又對著光看了看那細密的針腳,點了點頭:“東西是好東西,暖和。可這玩意兒,家家戶戶的女人都會做,能有人花錢買嗎?”
“家家都會做,但要做到又好又快,還得花樣好看,那可就不是人人都會了。”
林晚從炕頭拿起一張舊報紙,在炕桌上鋪開。
上面用炭筆,畫著好幾個簡單又討喜的鞋墊花樣。
有憨態可掬的小兔子,有寒霜獨立的梅花,還有寓意步步高升的竹子。
“這是…”秦書涵看著那些新奇的圖樣,眼睛一亮。
“這是我瞎畫的。”林晚指著圖樣,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我的想法是,咱們分工合作。”
“書函姐,你畫畫最好,負責把這些花樣子,改良成能繡的繡樣,越簡單越好,這樣咱們做的時候好上手。”
“王嫂,你陣腳穩,負責把繡樣打成樣板,教大家怎么繡最快。”
“巧珍嫂子,您是行家,怎么鋪棉花最均勻,怎么納底子最結實,還得麻煩您來給我們把把關。”
幾個原本還疑慮的婆娘,看著林晚那亮晶晶的眼睛,聽著她這思路清晰的安排,心里頭也跟著熱乎了起來。
說干就干。
秦書涵拿起炭筆,趴在炕桌上就開始改良圖樣。
王秀蘭和巧珍嫂子則開始琢磨著怎么鋪棉花。
林晚拿著那團棉花小心撕開,想學著她娘的樣子,均勻鋪在剪裁好的布樣上。
可那棉花到了她手里,怎么也不聽話,不是這兒厚了,就是那兒薄了,怎么也鋪不平整。
在外屋一直豎著耳朵聽動靜的李秀英,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她端著一盤子剛炒好的豆子走進來,往炕桌上一放,沒好氣地開了口。
“笨手笨腳的,糟蹋東西!”
她嘴上嫌棄著,人已經脫了鞋上了炕,一把從林晚手里奪過那團棉花。
只見她拿起一把木梳子,順著棉花的紋路,一遍遍梳理著,把里面糾纏的棉絮都梳得蓬松順滑。
然后她左手托著棉絮,右手抽絲剝繭般,一層層把棉花均勻鋪在布樣上。
不一會棉花胎就鋪好了。
屋里幾個做了半輩子針線活的女人,看著李秀英這手藝,都服了氣。
“還是秀英你手巧!”巧珍嫂子脫口而出。
李秀英臉上有點掛不住,從鼻子里哼了一聲,嘴硬道:“我就是看不過去她浪費好東西。”
她嘴上這么說,手上動作沒停。
拿起針線,穿針引線,一針一線開始納鞋底。
她每一針下去又穩又準,陣腳細密得跟用縫紉機砸出來的一樣。
不一會兒,一雙厚實的鞋墊樣品就做好了。
“就照著這個納!好好看這我咋落得針!”她把鞋墊往炕桌上一放,又板著臉出去了。
林晚拿起那雙還帶著溫度的鞋墊-->>,嘴角壓不住的往上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