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賀的電影《叢林法則》在亞區有一定的知名度,這段時間的《十二面鏡》也在網絡上持續流傳,有人對蕭賀有些印象,臉上便流露出了驚嘆。
其中一個櫻花國的導演盯著蕭賀看了良久,走之前還不忘詢問蕭賀的聯系方式,看他的表情,似乎對蕭賀很是意動,未來有合作的意向。
雖然自已并不是很會日語,也不是很想出演櫻花那邊的電影,但是這樣一個可以拓展人脈關系的機會,蕭賀自然是不會拒絕,果斷示意柳如嵐遞出名片。
在遞出第一張后,后面又陸陸續續給出去了很多張,無論他們是看在寧導的面子上,還是真對蕭賀感興趣,這次的簡單交流成果明顯還是非常不錯的。
柳如嵐臉上的笑容就沒有停下來過。
就連劇組的其他人也均有收獲。
順帶著還有好幾個海外的發行商,提前來找寧導,準備聊聊《無餌》的海外發行問題。
——這其實才是戛納電影節的本質:全球性質的電影版權交易市場。
一般來說,戛納電影節通常會持續12天左右,除去最重要的開幕式以及最后的獎項評審閉幕式環節,中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參與活動的相關影片集中首映,并開啟電影市場活動。
用通俗的話講,就是一群買家,帶著自已精心創作的作品參加這邊的活動,形成一個小型的交易市場,然后全球區域的賣家,就會前來這里進行觀影,最后篩選出最有潛力的作品買走,帶回自已的國家或者區域進行賺錢。
也就是說,國內影片去戛納,本質是借電影節的熱度,把影片的海外“放映資格(版權)”賣給發行商,再由發行商對接當地院線、影院,讓影片在海外和觀眾們見面。
而現在這些人提前來找寧導,就屬于是在“市場”沒有正式開啟時,提前挑大白菜,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提前截走《無餌》的海外發行版權。
這個時候的“大白菜”由于還沒有首映,所以一般會比較便宜,沒有那么高的價格,類似于盲盒,不知道電影的真正質量好壞,屬于有利有弊。
可寧導作為多年知名大導,《無餌》又是官方入圍作品,那至少說明《無餌》的質量還是非常有保障的。
所以這不,幾個常年和寧導合作的發行商們,一看到寧導,就忍不住紛紛圍過來,想要提前和寧導聊聊。
盡管在《無餌》正式首映前,寧導大概率不會早早定下發行商,但是……萬一呢?
可惜沒有萬一。
這些人興沖沖地來,然后失望地離開。
看著那些人失望的背影,寧導忍不住冷哼一聲:“這群資本家,我還就等著《無餌》賣大錢呢,他們倒好,給的分成往死里壓。”
他是那么目光短淺的人嗎!
隨后他拍了拍蕭賀,認真提醒:“最近應該還有很多合作方以及出品人,你注意點,不要隨便下承諾,更不要急著簽合同,這邊龍魚混雜,小心被坑。”
蕭賀點頭:“我明白的,謝謝寧導的提醒。”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