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猜測,綿綿是為了不讓父皇為難
也說明了,綿綿是有目的才留在武安侯府。
“回父皇,兒臣以為,綿綿此舉是為了不讓父皇為難。”
戚玉衡抬手作揖道。
“哦?為何這么說?”
皇帝明面上像是在問他問題,事實上,臉上的滿意神情卻早已說明一切。
“說到底,這是官員的家事,皇權再高也不便過分插手,但宋景陽有可能牽扯到通敵叛國一事,若是讓武英將軍的牌位留在宋家,定會讓英烈不得安寧。”
“父皇感念林氏忠義,說是讓綿綿去選擇,事實上您早有決斷,并不希望武英將軍留在宋家,武安侯祖輩是開國元勛,若是被有心人利用,恐會傳父皇此舉讓開國元勛心寒。”
“但若是綿綿親自來求恩旨,那么罵名就會落到她的頭上,她雖然年紀小,但以她的聰敏,定是想到了此事,才會親自來求父皇。”
聽完兒子的分析,戚承軒這才滿意地點頭。
“不錯,不過你還漏了一點,綿綿此舉,恐還有一個目的。”
戚玉衡有些疑惑地看著他。
“你忘了,綿綿說的是,以林氏遺孤之名,愛女的身份替娘親立碑。”
戚玉衡稍作思考,頓時錯愕地看著父皇。
她這是,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特意向皇上表明自己的立場!
林家與宋家,勢不兩立。
而她是林家的血脈,留在宋家,另有目的!
現在也許很多人沒留意這一點,都被女兒替母和離一事吸引了注意。
若是日后所有事情被揭露,想起今日她的話,定會后背一涼!
“父皇,這樣太危險了。”
戚玉衡有些不贊同,小少年的臉老氣橫秋地蹙著眉。
面對兒子的反駁,戚承軒也沒有生氣。
“朕問你,若你的家人被害,你會選擇藏起來茍活,還是蟄伏伺機報仇?”
“當然是報仇!”
如果不能親手殺了他,就借別人的手!
戚玉衡是太子,自然不像表面那么無害。
想都沒有想,他就選擇了復仇這條路。
戚承軒勾唇笑道:“那么綿綿也是一樣的。”
“父皇教導,兒臣銘記于心!”
戚玉衡頓時明白過來。
“你要記住,人心復雜,你是未來的帝王,不必事事明了,卻要對人心,有自己的把握。”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戚玉衡看著高臺上的父皇,似是有所理解。
另一邊,綿綿離開大殿,由戚凝送回武安侯府。
而她替母求旨意和離一事,也被左相的人傳回了武安侯府。
“我看那丫頭就是來討債的!女兒替娘和離,簡直是聞所未聞!”
宋老夫人聽說此事,當即氣得破口大罵。
宋景陽臉色也變得十分難看。
他是討厭林硯秋,但綿綿這么做,簡直是將他的臉摁在地上摩擦。
這是什么?
死都不愿入他宋家祖墳嗎?
荒唐!
長公主把綿綿送回到武安侯府門前,綿綿自己跳下了馬車。
“你確定,真的不用我陪你進去嗎?”
“長公主請放心,綿綿自己可以的。”
她早已想好了應對之策。
既然這是綿綿自己的選擇,長公主自然不好插手。
綿綿剛走進府門,宋老夫人便怒斥道:“孽障,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