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穎殼在特殊的光譜下,呈現出密密麻麻、如同蜂巢般的微小結構。
它們鑲嵌著無數極其微小的、形態各異的透明結晶!有的像微縮的扇子,有的像細小的啞鈴,有的如同完美的圓球,在元氣顯微的視野下,閃爍著鉆石般璀璨的星點光芒!
“看這里,”趙青指尖劃過右屏,“這些,就是稻殼中自然形成的‘植硅體’。”
“植硅體?”唐欣疑惑地重復這個陌生的詞匯。
“簡單來說,就是植物吸收土壤中的硅元素后,在體內形成的微小二氧化硅顆粒。”
趙青解釋道,語氣輕松得像在聊家常:“硅,就是……制作琉璃、水晶的主要成分,尋常砂石里最多的那種東西。”
“就像某些貝類會長出珍珠層,某些藻類會形成硅藻殼一樣,所謂植硅體,亦是植物的一種‘骨骼’或者‘鎧甲’,它們在體內形成的堅硬結構,用來支撐身體、抵御病蟲害。”
“哦!懂了!”
戰摩訶恍然大悟,“像我們北疆的‘沙棘草’,葉子硬得能割手,里面就含了不少砂子!”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趙青點了點頭:“一枚成熟的靈石稻葉片,可產生約五萬個這樣的微小扇型或啞鈴型植硅體。葉鞘、穎殼等組織亦富含此物。”
“尋常稻米,我們費心費力去殼,為的是得到里面可食用的胚乳。然而,對于靈石稻而,這些被丟棄的‘殼’與‘渣’、糠秕……”
趙青頓了頓,看著拓跋無愁和戰摩訶眼中逐漸亮起的、混合著震驚與恍然的光芒,輕笑道:“……才是真正的‘果實’,是‘靈石’的胚胎!”
模擬圖景再次變化。
左側畫面中,堆積的稻谷被一股無形的力量聚攏、提純,最終在烈焰中熔煉、凝聚,形成了千百塊一寸見方、晶瑩剔透、泛著淡青色微光、有如經過標準切割的石塊。
“畝產三十斤麩糠?”戰摩訶下意識地換算,“那……那能提煉出多少靈石?”
趙青微微一笑:“這三十斤,指的是提純后的標準靈石重量,不過只能劃入下品之列。”
“下品靈石?”拓跋無愁追問:“何為下品靈石?內蘊元氣幾何?等階怎么劃分?”
在劍王朝世界,靈石并非是某些修仙小說中必備的通貨,修士的專屬貨幣單位,而是泛指諸多品類靈礦的產物,也包括了不少異植異獸死后千萬年、逐漸沉淀生成的化石。
一般稱之為晶石,其內部差異極大。
不光在性質和主要功用上,有符晶、法晶、念晶、介晶等的區分;價值方面,更是天壤之別。
便宜的,一斤蘊含稀薄雜氣的低等符砂不過百來錢,大些的坊市都能收購;貴的,一枚蘊含精純本源之力的稀世奇晶,價值數萬金不止!
“大家應該都見過玄冰這種靈材吧?”
趙青淡淡補充道:“簡單的來說,一枚下品靈石內蘊的元氣儲量,平均約為等重普通碧色玄冰的九倍。中品依五行陰陽之變,質地迥異,元氣含量十倍于下品;上品,亦十倍于中品;極品,再十倍之。”
“往上,才是真正的稀世靈玉之屬。”
“那也……很不錯了。”
拓跋無愁默默計算了幾息:一斤下品靈石,足以支撐常人數月的體能消耗;一塊標準靈石約摸二兩重,可供初入煉氣境者修行七八日,其蘊含的木行與土行之氣,亦中正平和,極易吸收。
“種一季需多久?”他提出了新的重要問題,若是耗時經年,這效率也談不上多高。
“最快二十五天。”趙青即答。
“二十五天?!”戰摩訶失聲叫道,連拓跋無愁都瞳孔微縮。尋常谷類,哪怕是最低等的,從播種到收獲也需百日以上!
這靈石稻的生長周期,竟縮短了四倍不止!
這一年能種十四季半的離譜數值,一畝地的年產量……豈不是高達三千五百塊下品靈石?!這哪里是種田,這簡直是直接從地里長靈石礦脈啊!
雖然品質是下品,但這恐怖的數量和速度……足以顛覆一切!
趙青笑了笑:“經過特殊選育、基因編輯的亞洲稻極早生品種,再加上對籽粒的可食用部分沒什么要求,從播種、育苗、抽穗、灌漿到成熟的完整周期,的確只需要二十五天。”
“跟那些需要經過極其復雜步驟才能生成的元氣化合物相比——比如某些高等靈植花費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結出的、蘊含龐大精純元氣的果實——靈石這樣的‘簡單礦質’,產出本就要快得多!”
“此類元氣‘結晶’的轉化,一向是反應步數越多,路徑越復雜,整體的轉化效率往往越低,不僅耗時漫長,得到的產物也更稀少珍貴……”
實際上,這也是她選擇了大力研發靈石稻,而非油菜花型靈植的原因之一。
靈脂固然只需簡單地引燃,便可釋放出它儲藏的大量元氣化合能,但一來,若充當能源,僅能直接地燒,屬于光和熱,用途遠不似靈石那么廣泛,什么冰系制冷、驅動符陣皆可,還能即插即用,攜帶方便,無危險;
二來,從已知的前景來估算,它的產率也比不過標準的下品靈石,成材周期長得多,且給人的震撼感要差不少,后者更易推廣。
但無論是兩者中的哪一種,只要發展起來、有了規模效應,都足以取代壓縮真氣,成為許多新式符器的主要能源,帶來又一輪的產業革命——盡管上一輪變革,還未過整月。
“……等到每家每戶都能種上幾十畝靈石稻,”趙青的眼中閃爍著某種光芒,“靈石便不再是稀罕物,而是如同柴米油鹽般的基礎物資。天下民生、民用,皆可無憂矣。”
“等等!”拓跋無愁忽然想到了什么,皺眉追問:“正如凡俗農業有輪種休耕之說,需考慮到土地肥力的問題,如此密集、高頻地種植靈石稻,瘋狂汲取天地元氣,是否會影響一地元氣濃度?”
“長此以往,是否會導致靈氣稀薄,田力荒廢,反而不宜修行?宛如竭澤而漁?”
“好問題!”趙青贊許地點點頭,似乎早就在等這一問。
她手指輕點,光屏畫面再次切換,這次顯示的是一幅復雜的元氣流動動態圖。
無數淡青色的光點如同涓涓細流,從四面八方匯聚向靈石稻的根系、莖葉,滲透融入,被其吸收轉化,最終凝結在植硅體中。
“你可知一塊下品靈石的生成,”趙青淡淡開口,“要消耗多少斛容積的天地元氣?”
她自問自答:“不過五千斛上下。”
“五千斛么?”戰摩訶重復著道。
斛、斗、升、合、龠,均是標準的容積單位,1龠可容1200顆中等大小的黍粒,而1斛就相當于2000龠——幽朝大統一后,此類度量衡已是共識。
五千斛的粟米,當然很多,但五千斛的空氣,那卻是不值一文的無用之物,無人在意,若分散在了廣闊天地間,更是微不足道!
“近地面元氣濃度較高,則千余斛即可。”趙青微微一笑,繼續述說:“我所的五千斛,其實是按中低層大氣的平均元氣濃度,代入估測的結果。”
“考慮到天地元氣的復雜對流活動,全球范圍內的元氣環流、靈壓鋒面,以及高空靈氣團的晝夜遷移、地竅積煞的吞吐呼吸、日月星斗運行引發的潮汐,元氣本身的活性起伏,這不過是滄海一粟。”
“通常感知中的‘稀薄’或‘濃郁’,完全無法概述元氣的屬性與特質,不該用靜態的認知來簡單看待!”
在“開天辟地”、內宇宙初步成形之后,趙青對元氣本質的了解,無疑又有了極深的領悟,幾可說徹底掌握了它的變化之機,道行時刻飛速增進。
……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