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最開始的時候是一個農貿市場后來歸公銷社所有。”李明宇對宋婭解釋道,“不過前幾年進行了轉型,從一開始只是偶爾幾個人承包攤位,到后來基本上都是個體經濟。”
李明宇轉過頭深深的看了宋婭一眼,“放在幾十年前,誰能想到一個賣菜的地方最后賣的東西會這么的多樣化?現在一樓還是保留了原來農貿市場的模樣,主賣新鮮蔬果、糧油調料之類。”
“二樓是生活用品,衣服、杯子、牙膏牙刷。三樓開始有人賣起了古董,但是生意并不好。不過像你這樣擺攤做飯的還是頭一個。你開了先例,也是搶占先機,我和你說的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正是這個道理。”
李明宇所說和吳晉中暗示的那些正如出一轍,宋婭心中的想法更加堅定了。
李明宇帶著宋婭去看了她以后要承包的攤位,就像村支書所說的那樣,正在市場南大門的位置。
而且這里是人流量最大的一個門,只要有人進來,就必然會路過宋婭的攤位。
除此之外,李明宇還告訴宋婭,因為這是他們縣區里最大的一個綜合市場,所以除了當地人來買東西以外,附近的村鎮都會選擇來這里采購東西。
以及現在各個供銷社,也會來這里進貨。
也就是說,一來一回至少要一天的事情,吃中午飯的時候自然要就地解決,但往常不過是買一些外面游走攤子上的烤地瓜雜糧餅之類的。
那些東西即便是新鮮出爐,但吃起來也會覺得過于干澀,所以宋婭將自己的攤位做成一個綜合小吃攤要更好一些,也會為了她以后開門店打下基礎。
宋婭受教了,當即便去聯系了市場的工作人員,先付下了三個月的攤位錢。
接下來就是采購食材工具,宋婭在市場里逛了一圈,覺得他們賣的這些蔬菜雖然品種繁多,但是卻有些不新鮮。
而且觀察下來,宋婭發現一般情況下放久了的菜品會擺在攤位前面的位置,賣的時候也不許人挑,只能從最前面開始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