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陽縣的秩序,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恢復。
在文明之光的壓制下,盤踞在城市角落里的感染體,其攻擊性和組織度都出現了肉眼可見的衰退。
它們不再像之前那般狂躁,行動也遲緩了許多。
這為部隊的清剿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成建制的步兵連隊,一寸寸的梳理著這座滿目瘡痍的城市。
戰線被飛速向前推進。
紅旗,重新插上了永陽縣政府大樓的樓頂。
嶄新的“安合—永陽縣聯合委員會”與“應急指揮部”的牌子,掛在了大門上。
馬振華作為永陽縣本地干部的代表,被任命為聯合委員會委員、行政管理部副部長,全權負責永陽縣幸存者的安置與組織工作。
這個任命,讓所有原永陽縣的幸存者干部,都長長的松了一口氣。
那位年輕的秦書記,胸懷遠比他們想象的要寬廣。
馬振華,站在縣政府大樓的窗邊,俯瞰著樓下廣場上穿梭的身影。
每個人都行色匆匆,但臉上沒有絲毫末日下的麻木和絕望,反而帶著一種近乎狂熱的建設激情。
“三號安置點的供水管路已經接通,可以開始轉移幸存者了。”
“報告,東風廠那邊的老師傅們要求增加柴油配額,他們立了軍令狀,說今晚就能把車床開動起來,恢復生產。”
“治安部報告,所有被解救的幸存者情緒穩定,工分制的宣傳手冊已經下發到每個人手里。”
一切都有條不紊。
沒有勾心斗角,沒有推諉扯皮。
命令從指揮部下達,半小時內就能落實到最基層的每一個工作小組。
問題上報,一小時內就能得到明確的解決方案。
這種恐怖的執行效率,讓他在感到陌生的同時,也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
這他媽的,才叫一個政府該干的事!
馬振華現在對那位比自已年輕了快二十歲的秦書記,心中只剩下兩個字。
敬畏。
有了修復雙河水電站的經驗,再加上永陽縣這邊幸存的工程師更多,技術底子更厚。
僅僅三天時間,城郊的永陽水電站便被成功重啟。
當晚,萬家燈火,再次照亮了這座劫后余生的城市。
至于那座更為重要的燃煤熱電廠,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資源去修復。
按照早已成熟的安合縣模式,所有幸存者被集中安置在幾個有高墻防御的大型小區內。
統一供電,統一供水,統一實行工分制。
治安部的巡邏隊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巡邏,任何破壞規矩的行為,都會遭到最嚴厲的打擊。
幸存者們則按照各自的能力和體力,被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為重建家園貢獻著自已的力量。
永陽縣廣播站,也在電力恢復的第二天,重新開始工作。
被修復的通訊基站,與安合縣的基站遙相呼應,形成了一張覆蓋兩縣全境的、穩定的無線電通訊網絡。
永陽縣離云山市區更近,信號的覆蓋范圍也更廣。
“這里是夏國蜀州省,安合—永陽縣聯合委員會廣播站……”
“我部已完全光復安合縣、永陽縣全境,恢復基本社會秩序與工業生產……”
“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光復云山,是打通前往省城的生命線……”
“任何聽到這條廣播的幸存者、組織或單位,請不要放棄希望。我們,正在前來。”
……
指揮部辦公室。
“根據初步統計,永陽縣全境,目前已登記在冊的幸存者,共計十八萬三千七百二十一人。”
劉安民合上手中的報告,語氣沉重。
“五十萬的行政人口,只剩下了不到五分之二。”
秦征沉默著點了點頭,這個數字,比他預想的還要殘酷。
他調出了自已的系統界面。
『行政單位:安合—永陽縣聯合委員會』
『領袖:秦征』
『控制區域:安合縣(強控制)、永陽縣(中控制)』
『人口:312,512』
『穩定度:85%』
『支持度: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