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愚人節,安小海印象很深刻,那年他上高二,林漩兒升了高一,兩人終于又在同一所學校了。
愚人節那天,晚自習開始的時候就下起了暴雨,雨很大,大到說話都得提高音量。
大家原本以為,這樣的大暴雨很快就會停下來的,結果直到晚自習結束,暴雨依然沒有停,甚至連減弱一點都沒有。
安小海和林漩兒沒有帶傘,但他們不久前才看了一部叫做《雨中曲》的電影,兩人都覺得在暴雨里舞蹈,是件很浪漫的事兒,于是兩人便冒著暴雨往回走了。
安小海和林漩兒很快就后悔了,淋雨的滋味一點兒也不好受,可都已經走了一半了,兩人也只好硬著頭皮往家里跑。
跑到一段上坡路時,安小海和林漩兒看到了一個少年拉著一車煤。
這個少年,安小海和林漩兒經常會在晚自習回家的時候遇見,他好像每天都會在這條路上拉煤。
安小海從來沒有特別關注過這個少年,每次見到他時,他都是低著頭在拉車,渾身都是黑漆漆的,長長的頭發蓋住了半張臉,根本看不清他長的是什么樣子。
煤車本來就大,上面裝滿了散煤,被雨水淋濕后,實在是太重了,少年根本拉不上那個斜坡。
但少年沒有放棄,哪怕是已經跪在了地上,他還在拼命的,向前一點一點的移動,嘗試著要把煤車拉到坡頂。
安小海和林漩兒看不下去了,于是兩人便幫著少年把煤車推上了坡頂。
當時的雨實在是太大了,安小海和林漩兒幫少年把煤車推上去之后,就急急忙忙的往家里跑了。
安小海當時對那少年的唯一印象,就是瘦骨嶙峋的他,身上流淌著的雨水,是黑色的。
然而,這個少年,居然就是眼前的徐天佑!
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終于在安小海的腦海中,徹底的重合了!
徐天佑看著安小海的眼睛,一步步走到了他面前,伸出雙手,搭在了安小海的肩膀上,緊緊的抓住了安小海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