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其實是滿意自己家的。父母勤勞本分,哥哥劉曉思是村里唯一的空軍,走到哪兒都被人高看一眼。
可滿意歸滿意,心里總憋著一股子說不出的委屈。
就像此刻,堂屋里傳來碗筷碰撞的聲響,母親在廚房喊了她三遍“怡云,吃飯了”,她卻只是對著窗外出神,低聲應了句“我不餓,你們吃吧”。
她不是真的不餓,是沒胃口。
方才在院子里劈柴,聽見母親跟隔壁王嬸閑聊,大嬸說“女孩子家讀那么多書有啥用,不如早點找個好人家嫁了,還能給家里換點彩禮”,母親居然笑著應和“可不是嘛,我正琢磨著給怡云尋個親事呢”。
這話像根細針,扎得她心里密密麻麻地疼。
她偷偷藏在枕頭下的課本,每晚等家人睡熟了才敢拿出來翻兩頁,她想考去縣城的高中,想看看哥哥口中的大城市是什么模樣。可這些念想,在父母眼里,恐怕都是不切實際的癡心妄想。
堂屋里的談話聲斷斷續續飄進來,劉怡云屏住呼吸,耳朵貼在冰冷的木門上。
“怡云這丫頭,越來越拗了,喊她吃飯都不來,”劉父的聲音帶著點不耐煩,筷子敲了敲碗沿,“我看那周家小子就不錯,隔壁村的,家里有三間磚瓦房,人也老實,跟怡云配得上。”
劉母嘆了口氣,聲音軟了些:“我也覺得周小子靠譜,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手腳勤快,莊稼活做得好,以后肯定能讓怡云不受苦。”
“我也覺得。”劉父的聲音透著明顯的滿意,“周家小子真的不錯,怡云能嫁過去,也是她的福氣。等過兩天,我就托媒人去說說,把這事兒定下來。”
“別太急,”劉母叮囑道,“怡云這孩子心思細,咱們慢慢勸,她會想通的。女孩子家,找個老實可靠的男人嫁了,安安穩穩過一輩子,比啥都強。”
“想通?她有啥想不通的!”劉父哼了一聲,“女孩子家讀再多書,最后還不是要嫁人過日子?難道還能像城里姑娘那樣,去當什么白領?咱們這窮鄉村,可養不起那樣的念想。”
門板后的劉怡云,眼淚“唰”地一下就掉了下來,砸在手背上,滾燙滾燙的。
周家小子她見過,上次趕廟會的時候,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說話顛三倒四,見了姑娘就臉紅,連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那樣的人,父母居然說他老實可靠?就因為他滿足所謂“好男人”的標準,就能把她的一輩子隨便托付出去?
委屈像潮水般涌來,她死死咬著嘴唇,不讓自己哭出聲。她想起哥哥臨走前對她說的話:“怡云,哥知道你想讀書,你好好學,哥在部隊給你攢錢,以后帶你去首都看看。”她也想起羅菲姐,那個同樣來自農村,卻敢寫小說賺錢,敢跟重男輕女的家人叫板,敢幫楊紅姐追夢的姑娘。
為什么她們都能為自己的人生做主,而她卻要被“女生讀好書沒用”“找個好男人嫁了”這些話捆得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