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時候,這邊學校可是有一千多人考上了大學。”
周楚欣對于這些學校的情況,還是有著比較清楚的了解。
北辰基金會只是負責捐建學校,至于說學校管理以及教師,都是由當地來。
一千多人高嗎?
還挺是高的。
能夠有這么好的成績,除了學生自身的努力之外,老師無疑是重點。
在未來,縣城里的中學生考上頂尖大學的數量在逐年的減少。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好老師的缺失。
好老師?
嚴謹的來講,是教學能力特別強的老師。
縣城的經濟實力畢竟要差上些,能夠開出的待遇,比起市里、省城可差太多了。
對于有能力的人來講,人家為什么要回縣城?
城市化過程當中,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都是離開家鄉,肯定要往更好的地方去。
陳元慶:“有考上西南理工的嗎?”
西南理工的兩位教授聯袂獲得諾貝爾獎,讓西南理工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一下子上升了很多。
外加上,在報紙上面進行了一些軟文宣傳,西南理工已經成為了和華清、京大在一個水平上的大學。
當一句假話相信的人多了,也就成真的了。
就像是娛樂圈的女明星,各種買稿發自己艷壓誰,打造自己大美女的人設。
到處都是這樣的稿子,即使不覺得她多美,也不得不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審美有問題。
提出懷疑,就被“粉絲”一頓捶,最后只能是承認自己的審美有問題。
然后往大眾審美上面靠。
人是群體性生物。
就喜歡要合群。
本來在開始的時候,保持著自己獨立的觀點,但因為自己的觀點和主流不同,也是放棄掉自己的觀點而主動融入到主流當中去。
成為了隨大流中的一員。
然后,就逐漸的失去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在媒體的報道當中,西南理工現在就是不斷的和華清、京大去比。
很自然的,就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一個印象,西南理工和華清京大在同一個層次了。
光是宣傳,還是不夠。
這個世界上,還是有腦子清楚的人。
但西南理工的確是很強。
在去年首次發布的軟科世界大學排名當中,西南理工是排在華國第一的。
軟科的排名是偏重于理工領域,特別重視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還有就是知名期刊的論文數量。
每年西南理工發表的論文,在國內大學當中當之無愧的排名第一的。
而且,在總體質量上面,相當不錯。
很多論文都是在國際上頂級學術期刊上面發表的。
在一般期刊上面發表的論文,那是更多。
一般不太受太高的關注。
西南理工能發展得這么好,為什么其他高校就發展得不行?
在認真研究了一番之后,高校新一輪的改革自然是開始了。
在華國,只要有人把路給走出來了,那么后面就會有一大堆的人蜂擁而至。
做最開始的開拓,是最為難的。
陳元慶站在計算機教室內,相比起前幾年計算機教室得要套鞋袋才是能進,現在自然是完全不用了。
計算機價格下來了,另外在技術上面也更加成熟,不像是以前那般容易壞。
更加抗造了。
計算機教室里面,一水全部都是辰星卓越電腦。
對此,陳元慶一點都是不奇怪。
作為北辰基金會捐建的學校,采購辰星電子的產品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以后要是不會使用計算機,是找不到工作的。在計算機教育上面,要切實的做好,別就只是讓學生來走個過場就結束。”
現在的教育,依舊的是應試教育。
凡是高考要考的,就是重要的,不考的,就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