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半導體行業在技術要求上面不高,全球有著很多公司在這個行業里面耕耘。
但隨著技術要求的不斷提升,以及生產投入的增長,很多企業無法在行業里面生存下去。
大量的半導體企業被淘汰。
剩下的,都是實力強大的玩家。
如果繼續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來,那么可以預見的未來,全球半導體市場將會被少數幾家既能設計又能生產的企業所壟斷。
但這種情況,隨著寶積電的出現遭到了改變。
無論怎么去評價這一家企業,寶積電在半導體行業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玩法。
之前,芯片設計和制造是一家公司全包的。
每一家半導體公司,都有自己的晶圓工廠。
而現在,設計和制造是分開的。
搞芯片制造的門檻依舊很高,但是做芯片設計的門檻就變低了。
十幾個人的小公司,就能夠成為芯片設計公司,并且依靠著專業的代工廠生產在市場上面獲得極其好的表現。
只不過,設計出來的芯片,是否能行,得要通過流片來確認。
流片就是試生產!
設計完電路以后,先生產幾片幾十片,供測試用。
測試通過,就可以照著此設計開始大規模生產。
如果失敗了……
沒有說的,一大筆錢自然就打了水漂。
進行流片的價格還是挺貴的。
對于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來講,肯定是得要再三確認清楚之后才是會找到芯片代工廠進行試生產。
全球半導體代工領域,寶積電無疑是排在第一位的。
其次是聯電、特許半導體。
聯電是寶島的,特許半導體是獅城的。
華芯國際現在排在第四位。
相比起前面的三家而,華芯國際受到太多的限制。
就說光刻機。
華芯國際無法采購到世界上最先進的光刻機。
只能用二流的設備來生產。
華芯國際更多的心思,就花在了制程工藝上的研究。
二流設備通過制程工藝來發揮出一流設備的水準。
很難!
一般企業,自然就放棄掉了。
但華芯國際卻是迎難而上。
更是成長為全球第四。
并且,市場占有率是不斷提升。
現在市場占有率已經來到了13%,這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數字。
能夠有如此的成績,自然是離不開華芯國際這些年不斷的在技術上面的投入。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人才。
這些年時間里面,華芯國際一直都是在不斷的培養人才。
從各所高校里面招人。
工資待遇什么的,給得自然還是不錯的。
對于在華芯國際工作的人來講,他們并不知曉的是,華芯國際自成立以來,就一直處在經營虧損當中。
雖然華芯國際是全球第四大芯片代工廠,無論國內還是國際訂單都接了不少。
整個生產線也是在不停的運轉當中。
但是依舊的虧錢!
對此,陳元慶倒是不在意。
前期虧損是很正常的事情,等到技術和規模起來,自然就能夠賺錢的。
半導體設計公司因為代工廠的崛起而降低了涉入難度。
但半導體制造行業,卻是因為越來越高的技術要求,和高額的資金投入,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沒有多少玩家。
或者說,新玩家已經差不多停止進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