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華國的經濟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進程當中,而要論全國最有經濟活力的地方,必須就得要說到深川。
從1979年的億,到今年有極大可能突破千億。
深川在今年上半年的經濟表現得極其出眾,很多人都在期待gdp突破千億的時刻。
千億是一道坎!
現在國內沒有幾座城市的gdp排在深川的前面。
在深川,新注冊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做辰星電子。
作為初創企業,一般來講,在辦公環境上面會比較逼仄的。
但辰星電子顯然不在這種情況內!
寬大的辦公室,漂亮的前臺,無不訴說著這是一家大公司。
對于來面試的人來講,進來就是感覺自己是來對了。
唯一的擔心,就是這樣的公司,在要求上面會很高,自己是否能夠過關斬將,最終順利入職?
陳元慶站在窗前,目光遠眺,掠過城市的高樓大廈,看向遠處的山丘。
那里是深川最高的山,名曰梧桐。
在華國一眾高山之中,梧桐山真算不得高聳,和那些動輒數千米高的山相比真的比不了。
但梧桐山也是有一點是其他山比不了的,站在山巔可盡收深川的城市景色。
“老板,今天來面試的67人已經全部面試結束了,留下了21人。”
陳元慶接過林嘉怡遞來的簡歷,并非都是名校畢業。
對于這點,陳元慶倒是不奇怪。
這年月,因為大學招生數量較為少的緣故,能夠考上大學就很厲害了。
陳元慶:“他們什么時候入職?”
“下周一。”
陳元慶輕輕的點頭:“做好入職安排。”
世人皆知華強北,其前身是生產電子、通訊、電器產品為主的工業區。
深川在電子這塊,實力超強的。
這也是陳元慶選擇將辰星電子設立在深川的原因。
另外就是人才這塊。
隨著高校越來越多的開始不包分配,大學生們流向了人才市場。
深川作為開放的最前沿,每天都是有著大量的人從全國各地涌入。
從深川的人口數量上面就能夠知道。
每年流入深川的人口數量在四五十萬人,這么多人,除了從事低技術工種的農民工之外,還有大量的大學生。
除了外來人才之外,深川也在想辦法實現人才的自我培養,創辦了深川大學。
陳元慶一直都是堅信一點,一座城市想要發展,前期可以靠著政策資源、自然資源。
但是光是靠這些資源,城市的發展潛力是有限的。
最終還是得要靠人才資源!
未來各個城市倒是明白了這一點,是出臺各種政策來吸引人才資源。
想要讓城市往高新產業方向進行發展,就必須得要有足夠多的人才。
辰星電子成立的時間雖然是不長,但是技術研發力量卻是一點不弱。
這不,已經是拿出了自研的電腦主板。
計算機有五大核心部件: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存儲器、運算器和控制器。
主板要說重要吧,肯定是很重要的。
但要說有什么技術難度吧?
還真的沒有什么太大的難度。
連小廠都是能夠生產。
辰星電子要自研主板的原因也很簡單,是為了去匹配華辰半導體的顯卡。
對于辰星電子,陳元慶是抱有極大的期望。
為什么華國的半導體要到了智能手機時代才是真正崛起,讓大漂亮都是心驚膽戰,要進行各種的圍堵?
很簡單的原因,以中為為代表的終端產品廠商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