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們總共出酒80萬件,其中小春坊酒41.7萬件,銷售收入450萬。春井貢20萬件,銷售收入324萬。大春坊8.3萬件,銷售收入210萬。春井坊10萬件,銷售收入420萬。月度總銷售額首次突破了1400萬,利潤816萬。”
這里的利潤只是銷售價格減去生產成本。
并沒有去算廠房以及原酒貯存需要的成本投入和時間成本。
陳元慶:“小春坊生產得最多,賣得也是最多,但是利潤卻是最低的。總共算下來,才是150萬。”
春井貢的銷售量比小春坊低了一倍,但是利潤已經達到了168萬。
而大春坊更是達到了210萬的利潤。
當然了,最高的還是得要說春井坊的利潤,已經是288萬。
倒是春井貢,讓人是感覺到驚喜。
小曲清香混合濃香酒……
口味上面,算是比較獨特,有些人就愛喝這一款。
人的口味反正千奇百怪的。
就像是榴蓮,有的人覺得奇臭無比,有的人又是覺得很好吃。
當然了,口味這東西,是可以進行培養的。
就像是現在,市面上的大部分白酒在度數上都挺是高的。
在55到68度之間。
喝習慣了這個度數的白酒,再是喝53度的白酒,就會感覺淡了點。
茅臺好喝嗎?
如果覺得不好喝,唯一的原因是你喝得不夠多。
說白了,就是習慣了這口味。
“接下來,得要提升春井貢的產量。”
陳軍:“這個月,計劃將春井貢的產量提升到30萬件。”
春井貢的產量提升,那么小春坊的產量自然就會下降。
小春坊的銷售區域上,主要在南方地區。
口味!
各地的口味不一樣,對白酒的需求也是不一樣。
像是秦川的西鳳酒,在秦川的銷售量是全國其他地方加起來的兩倍多。
這就是口味。
想要在一個區域市場上面站穩腳跟,得要長時間的耕耘。
說白了,就是要長時間的讓人習慣這味道。
比如說奶茶。
在八十年代搞奶茶,就是找死。
奶茶能夠迎來市場大爆發,是以前學校外面的奶茶店不斷的耕耘了十幾年時間的結果。
以前在學校外面買兩三塊錢一杯奶茶的孩子們長大了,能夠買得起幾塊乃至十幾塊的奶茶。
陳元慶:“新廠區的濃香車間建設得怎么樣了?”
“地基已經打好了,預計明年六月份前就能夠全部投入使用。”
對于酒廠來講,六月是一道坎。
過了六月,氣溫就太高了,不再是適合釀酒。
六月份下窖,九月正好就可以出窖蒸酒。
陳軍:“這次我們的資金充足,20個車間是一同進行建設的。”
陳元慶目光看向秦平本:“稅給報了吧?”
春井坊酒業是高水縣的第一納稅大戶,無論是鎮里還是縣里,現在可都是指望著春井坊酒業的稅來過日子。
現在,春井坊酒業一個月的繳稅額已經差不多兩百萬了。
這對于一個小縣城來講,可是相當大的一筆錢。
本來,陳元慶還是準備說按照季度乃至年度來進行繳稅的。
但是和縣里面的領導聊了一下,還是按月度來繳稅。
春井坊酒業每月的收入都是在增長,自然的繳稅額也是在按月的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