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醅(經固態發酵后,含有一定量酒精度的固體醅子)從窖池里面取出,陳元慶伸手捏了捏,又是聞了聞。
已經是能夠明顯聞到酒醅散發的酒香。
發酵的情況不錯,已經可以進行蒸酒了。
陳元慶還挺驚喜的,他還擔心,第一次用窖池來發酵,會出現問題來著。
看來,自己在成熟釀酒工藝的復刻上面,并沒有出現什么問題。
這讓陳元慶不由的大大松了口氣。
現在就看出酒率了。
“先用釘耙把窖池里面的酒醅給弄松,然后再是裝到撮箕里面給弄到酒甑上。”
“弄到酒甑上要輕輕的平鋪,不要壓。”
陳元慶拿著一個木刀,將酒醅均勻的鋪在酒甑里面。
酒醅里面有稻殼,也是可以起到一個透氣的作用。
稻殼和糧食的比例,一般是1:10的配比。
“慶老板,放心嘛,這些我們都曉得的。”
搞釀酒,大家都已經做了這么長時間了,對于各個流程,都變得輕車熟路了。
酒醅入甑完畢,就是蓋上天鍋。
讓水蒸氣從下面往上,帶著酒氣通過管道進入到冷凝器,由氣態轉變成為液態。
盤管冷凝器被放在一個大水桶里面,在蒸酒的過程當中,水桶里面的水自然也是不斷的進行更換。
不需要人工更換,有一根水管和外面修建在高處的水池相連接,打開水龍頭就出水。
在冷凝器的出口,就是有嘩啦啦的白酒流出來。
等到頭酒被摘除之后,陳元慶拿了個杯子,直接從出酒口接了杯酒品嘗。
頭酒是不能夠直接喝的,除了酒精度數較高之外,最為重要的是含有較多的甲醇、雜醇油等有害物質。
需要是進行存放上很長一段時間,等這些物質揮發掉之后,拿來做調味酒。
窖池里面釀出來的酒和在陶缸里面釀出來的酒,在味道上面還是很有些差距的。
因為是新窖池的緣故,窖香味自然是不濃,但是依舊的有著點。
邊上早已經準備好的酒瓶,也是隔上一段時間接上一瓶酒。
在酒瓶上面貼上標簽,注明取樣的時間,生產的批次。
過后會是確定,什么時間段出的酒最為好,對酒進行分級,分別進行存放。
釀酒在過去更多靠的經驗。
而現在,是要進行工業化生產。
工業化生產的最大特征就是規模化,通過規模化生產來提升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
過了段時間之后,陳元慶嘗了下酒道:“現在就是尾酒了。”
尾酒的酒精含量是最為低的。
很好理解,蒸到最后了,酒精不多了,自然含量就降低了。
尾酒也是不能夠直接喝的,因為對人體有害物質不少。
尾酒有用處沒?
自然也是有用處的。
可以全部回鍋復蒸,就是放在鍋底與下一鍋酒醅復蒸。
另外可以用作養護窖池,窖泥,回窖發酵等等。
窖池的養護,很是重要的環節,要是不能夠做好,很影響酒的品質。
所以大酒廠,對于這些東西,都很重視的,有一套嚴格的操作流程。
兩個窖池的整個取酒醅到蒸酒,陳元慶全程進行跟進,并且不斷的試酒。
他需要知道整個窖池里面酒醅的完整情況。
窖池這么大,不同厚度、不同位置的酒醅,發酵情況肯定有著不同的。
這些需要進行一些細致的統計,通過數據來進行分析。
現在也就只能夠通過數據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