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沒有立即語。
從莊延把他的親筆信拿出來那一刻起,他就知道盡管現在宋成章所呈交的人證物證看似沒有絕對的信服力,但宋成章捋清整件事情的脈絡,完全是遲早的事情。
就算北燕那邊一時半會兒無法求證,那也不重要,因為沒有求證的必要了。
他有些絕望地閉上雙眼,心底對秦豐業的恨,猶如滔天巨浪。
只因當初負責滅口一事,乃是秦豐業去辦的。
這點小事都做不了,竟讓莊延這東西活了下來,簡直沒用!
而一直旁觀的白明微,看著莊延的背影若有所思――莊延并非她與越王找到的證人,而他一介文人,如何在墜崖后生還的呢?
縱使他墜崖后僥幸逃脫一劫,可他是太子通敵一事的見證人,追殺的人不可能在沒有找到尸首的情況下了事,孟先生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除非有人在背后幫忙擺平了一切。
思及此處,白明微很快就意識到,有的人在背后推波助瀾。
這人是誰也不難猜,必定是主導了陰山一戰的幕后元兇元五。
元五把莊延留著,想必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牽制劉昱,然而如今被用來推倒劉昱,說明劉昱的倒臺,有利于他的計劃。
“柱國大將軍。”
太后的點名,打斷了白明微的沉思。
白明微沒有繼續思考下去,只因不管元五最終的目的是什么,目前來說雙方的目標都是一致的。
不能因為元五是敵人,就非要和元五對著干。
且先合作,把太子的問題解決了,至于元五以后的目的與手段,待解決了目前的事情,再來應對。
“太后,臣在。”
白明微上前一步,單膝跪下。
太后問她:“適才你在想什么,可是對此事另有見解?”
白明微沒有遲疑,自然地應答:“回稟太后,臣方才在想,太子為何一不發,倘若太子抵死不認,通敵一事該如何定罪。”
太后義正辭:“倘若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即便是當事人不認罪,也不妨礙國法的公正與嚴明。”
白明微伏下身子:“太后英明。”
可這番作為,卻讓劉昱怒火中燒。
他登時怒斥白明微:“怎么?柱國大將軍見勢不對,便開始落井下石了么?當初究竟是誰在本宮面前搖尾乞憐,哭訴越王劉堯對你的吝嗇與利用的?”
“且先不說這些證據是假的,就算本宮真做了這樣的事情,也還輪不到你一條狗在本宮面前狂吠!”
不說別的,就說這一番辱罵,把元貞帝挺爽了。
他甚至還戲謔地看著這一幕,像是在期待太子能夠繼續發揮。
然而太后可不允許劉昱如此胡鬧失儀,當即就給了韓公公一個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