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云煙剛剛結束與政府的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還沒來得及慶祝,手機就響個不停。
“蘇總,出大事了!”技術總監卡爾的聲音透著急迫,“德國西門子剛剛發來通知,立即停止向我們供應核心控制芯片。”
“什么?”蘇云煙愣住了,“合同不是還有兩年才到期嗎?”
“他們說是接到了歐盟技術安全委員會的指令,要重新評估對華夏企業的技術出口政策。”卡爾的聲音越來越沉重,“蘇總,這還不是最糟的。”
蘇云煙快步走向會議室:“還有什么?”
“半小時內,美國的應用材料、日本的信越化學、荷蘭的阿斯麥,全部發來了相同的通知。”卡爾把一沓傳真件拍在桌上,“他們要求立即停止執行所有與薪火科技相關的技術服務合同。”
會議室里其他高管的臉色都變得蒼白。
銷售總監李昂顫抖著翻看那些文件:“這些公司控制著全球90的高端半導體設備市場。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們的‘星核’四代項目根本無法推進。”
“更要命的是,我們現有生產線上的設備維護也會成問題。”生產總監張海濤接過話,“這些精密設備每個月都需要原廠技術支持,一旦斷供,生產線隨時可能停擺。”
蘇云煙緊握雙拳,腦海中立刻想到江宸予昨天的話——“深淵”組織絕不會善罷甘休。
她拿起手機撥通江宸予的號碼:“江宸予,技術封鎖開始了。”
“我已經聽說了。”江宸予在病床上的聲音依然鎮定,“駱決明這次動用的是‘深淵’組織在全球科技領域的核心資源。”
“你的意思是?”
“這些公司背后都有‘深淵’的影子。”江宸予解釋道,“西門子的最大股東之一是‘深淵’控制的投資基金,應用材料的董事會里有三個‘深淵’的代理人。”
卡爾在一旁聽著,臉色變得更加難看:“那我們現在怎么辦?沒有這些核心技術,薪火科技的研發體系會徹底癱瘓。”
蘇云煙沉默了幾秒鐘,然后抬起頭看著所有人:“各位,我想問一個問題。三年前,薪火科技還是一家從廢墟中重建的小公司,我們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李昂回答:“靠技術創新和團隊努力。”
“對,靠我們自己。”蘇云煙站起身,“既然他們要封鎖我們,那我們就自己干。”
張海濤擔憂地說:“蘇總,那些技術壁壘不是一朝一夕能突破的。西方國家在半導體領域領先我們幾十年。”
“幾十年又怎樣?”蘇云煙的眼中燃燒著斗志,“我宣布,從今天開始啟動‘破繭計劃’。”
“什么是破繭計劃?”所有人異口同聲地問。
蘇云煙走到白板前,拿起馬克筆開始寫字:“第一,成立薪火科技全球技術突破小組,目標是在一年內實現所有核心技術的完全自主化。”
卡爾倒吸一口冷氣:“蘇總,一年時間根本不可能。單是高純度硅料提純技術,歐美就研發了三十年。”
“不可能?”蘇云煙轉身面對他,“卡爾,當初你說三分鐘充電的電池技術不可能,結果我們做到了。你說光伏組件效率提升30不可能,結果我們也做到了。”
卡爾被說得啞口無。
“第二,”蘇云煙繼續在白板上寫,“公司50的現金流投入研發,不惜一切代價實現技術突破。”
財務總監張偉驚訝地站起來:“蘇總,50?那是三百多億的資金!”
“錢沒了可以再賺,技術被卡脖子就真的完了。”蘇云煙的語氣不容置疑,“江宸予,你那邊的‘黎明’組織能提供什么幫助?”
江宸予在電話里回答:“我可以聯系俄羅斯和以色列的科學家。俄羅斯在材料科學方面有獨特優勢,以色列在芯片設計上有頂尖人才。”
“立即行動。”蘇云煙做出決定,“不管花多少錢,把最好的科學家挖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