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們還有了自己的思想寄托,就是五月下時,歸化城迎來了被靖邊軍營救的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當時草原轟動,漠南漠北不知多少蒙古人前往大召寺頂禮膜拜,盛況空前。
王斗對阿旺羅桑嘉措頗為禮遇,為表示自己的敬重,在隆重接見阿旺羅桑嘉措后,他特別規定,除了漢族外,未來自己治下無論哪一族,蒙也好,回也好,維也好,藏也好,每戶都必須有一丁出家為喇嘛。
如此恩遇,讓阿旺羅桑嘉措感激涕零,他在藏地飽受各派迫害,到處東躲西藏的,大都護王斗對他有救命之恩不說,還如此禮遇,此恩豈能不報?
在他親筆書信勸說下,河套蒙古,青海蒙古,寧夏蒙古,甚至土魯番等處多家部落表示愿意歸降,或遣使前來納貢稱臣,連清國境內的蒙古部落都人心浮動。
也因這個關系,漠北各部與歸化城關系更為密切。
去年那場戰事后,漠北喀爾喀各部已無意與王斗為敵,原先被俘虜的各部頭人在繳納贖金后,回到部落都力主與都護府交好,特別以土謝圖部那協理臺吉態度更為堅決。
慘烈的戰事早將喀爾喀各部汗王嚇破了膽,更聽到明國永寧侯愿意既往不咎,還愿與各部貿易通商,各人大驚過后是大喜,雙邊貿易啊,這區區稱臣納貢算什么?
不約而同的,土謝圖部、車臣部、札薩克圖部都派出使者前來歸化
城,表示愿意棄暗投明,拋棄清國,轉而效忠效忠大明,更希望彼此雙方能盡快通商往來。
如他們所愿,王斗各授三部汗王官職,同時賞賜官服儀仗,又令外務部歸化司官員隨他們回轉駐牧地,處理票照事宜,衣冠諸事,皆如滿式的辮發衣衫必須全部改回原蒙古人裝扮,右衽袍服。
同時王斗還在漠南三鎮開辟了多家邊貿集市,不同舊日那種賞賜形的邊市,而是自由貨貿,各種商貨應有盡有,連舊日絕禁的鐵鍋鐵器都有出售,讓漠北各部驚喜不已。
王斗并不介意一些鐵器流入草原,對他來說,自己治下已經進入近代工業時代,豈會怕胡人多幾把區區的刀箭鐵器?
多開幾家邊貿集市,形成固定的貿易關系后,還可吸引各部落定居,而定居后的游牧民族也不再有任何的威脅,更可增加一個原材料供給地。
雙方就這樣密切往來起來,各種貿易不斷深入,原土謝圖部那協理臺吉作為使者往來歸化城多次后,很快與俄木布熟稔起來,看俄木布開奶酪廠,開皮革廠,又開氈毯廠,腰包鼓鼓,不由非常羨慕。
俄木布也有意開辟漠北貨源商路,當下與這原土謝圖部協理臺吉一拍即合,讓他入股了自己的一個氈毯廠,二人通力合作,廠坊迅速大發起來。
看到這等好事,漠北幾部的頭人貴人哪還坐得住,紛紛過來歸化城尋找機會,一時間漠南漠北蒙古人,籠罩在一片做生意的氣氛中。
原本漠北各部汗王還心有戒懼,擔憂歸附后這明國大都護會否對他們起吞并之心。
然長長時間過去了,王斗卻對他們一直不聞不問,要不是身邊那都護府官服儀仗在,還有駐地那幾個辦理票照的歸化司官員,還以為自己從未與都護府接觸過。
他們不由有些自嘲,自己將自己看得太重了。也是,歷來漢家很少對漠北感興趣的,這種不毛之地,他們要來何用?就是占據漠南,更多也是出于軍事上的考量罷了。
在如此心態下,又因阿旺羅桑嘉措之事,很多虔誠理佛的頭人貴人來歸化城次數多了,都不愿回自己駐地,最后紛紛在歸化城內買房買地,長期居住。
連三部汗王都是如此,特別土謝圖汗王袞布前來次數越來越多,一年中怕有大半年住在歸化城內,比起原先自己那鳥不拉屎的地方,這種繁華之地可謂天堂所在,越是居住,越不想回那種粗糙簡陋地方。
歸化城的名聲越響,現不但漠南漠北,便是寧夏、青海、西域等地都是聲名遠揚,每日不斷有各族的人前來經商,拜訪,理佛,城中各色口音熙熙攘攘,天城之稱已經遠遠傳了出去。
都護府各種商隊也深入了漠北各部,他們當中往往夾雜一些醫士,所以飽受歡迎,特別賴滿成的商隊在鏢局掩護下,與貝加爾湖邊的布里亞特人接上了頭。
他們商隊販賣的鐵器受到了極度的歡迎,更利潤驚人,一根生銹的鐵釘都可以換到一件上好的皮毛,一斤鐵換來的皮毛更是按堆計算,貿易一趟,商隊從上到下都發了大財,賴滿成更驚喜這次的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