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明末邊軍一小兵 > 第383章 反響、去襄陽

      第383章 反響、去襄陽

      洛陽之戰,闖牟一清干甲,眾賊脫挽而奔,車傾塞道,官兵緊跟不舍。李自成一路逃,官兵一路追,從洛陽、宜陽、永寧、盧氏,一直追到他們奔入山野為止。

      流賊降者十萬計,本來一直按兵不動觀戰的一斗谷等人見闖王大敗,大驚同時立刻拔營逃命。途中眾賊潰散,或是不知去向,或是投降官軍,只余一些心腹隨一斗谷等人逃脫。

      此戰官兵繳獲兵器輜重不計其數,打掃戰場時,發現各營地闖軍丟棄的大量糧食,統計澗山糧庫所得,共約得麥、豆五萬余石,還有遺牛三千余頭,馬騾數百。

      各營留下的金銀細軟不多,只得白銀三萬余兩,想必糧草攜帶不易,這些輕快的細軟,撤退時闖軍老營便帶走了。

      不過打掃闖軍營地,還發現遺留婦女四干多,令各親屬認領,尚余七百余口,送各寺廟尼庵供養。

      打掃營地同時還發現各營地污穢無比,尸體遍營,斷發滿地,間以牛、驢、馬皮腸肺,臭氣沖天。兵備副使王胤昌命地方軍民就地掩埋,多日未能清完。

      官兵一連追擊闖賊數日,一直到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追兵回轉,戰果完全統計出來,可謂輝煌無比。

      不說繳獲,也不說投降的流賊,單單此戰,便斬殺闖營多個大將,計有李雙喜、張鼎、劉希堯、李侔,馬世耀、謝君友、吳汝義等人。

      別人不知道,王斗卻知道這個名單的份量。李雙喜、張鼎不說,皆是李自成的義子,張鼐日后還被封為義侯。李侔是李巖的兄長,劉希堯、馬世耀、謝君友、馬重僖,皆是日后五營重將。劉希堯還是右營的制將軍,吳汝義也被封為太平伯。

      此戰李自成一敗涂地,不過遺憾的是,追擊官兵雖對外宣稱闖賊只余數十騎竄入山中,但根據夜不收的機密情報,王斗卻知道李自成身邊人馬,老營加馬隊,骨干還有一千多人。

      王斗嘆息:“終是不能滅了李闖,李自成的逃跑本事,我不如也!”

      洛陽大捷,如一聲驚雷,以飛快的速度向四面八方傳揚開去。不說河南府境內沸騰,便是捷報傳到開封府,南陽府,歸德府,汝寧府等地,皆是一片狂喜慶賀之聲,官兵士氣高漲,各地流賊一片呆滯。

      王斗之名,名震中原,士子傳揚,皆知宣府鎮有一軍曰舜鄉軍,一時王斗種種過往,皆為人津津樂道。

      河南巡撫,還有洛陽城的福王,兵備,知府等人聯名上奏,詳情解說該戰前因后果,列了一個詳細的請功單子,還有若干彈劾抨擊單子,以快馬送達京師。

      消息傳開,京師轟動,朝臣賀表如潮,崇禎皇帝也松了口氣,不但叔父無恙,而且在這松山之戰就要打響的關頭,洛陽大捷有如一注強心劑,對軍心士氣的好處不而喻。

      王斗自到了河南,從汝州大捷到洛陽大捷,特別有救藩大功,如何封賞,朝臣需仔細商議。

      而這個時候,王斗也該走了,捷報送上的當日,王斗便決意離開洛陽。

      洛陽大勢己定,楊嗣昌一再催促,特別歷史上的襄陽之變近在眼前,自己需急急趕去,再奪大功,名揚湖廣。

      王斗記得清楚,歷史上的崇禎十四年二月初五日,張獻忠用計攻戰襄陽,今天是正月二十日,算算沒多長時間了。依這時的路程,從洛陽到襄陽,沒有一千里也有八百里路。

      而且還要早到幾天,防止事情有變。

      王斗眼中射出寒光,在洛陽城讓李自成跑了,這次襄陽的張獻忠,決對不許他再跑了!

      后世的滿清將屠川惡行栽在張獻忠頭上,不過也不因此就說張獻忠是好東西,觀其生平,殺人屠城是常有。他們與清兵沒什么兩樣,王八看綠豆,大哥別說二哥。對明末這些農民軍首領,王斗沒有一絲一毫的好感。

      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王斗率軍離開洛陽,洛陽軍民傾城相送,一直送過洛水。

      送行的人中有洛陽眾官,還有陳永福父子在內,他們還要在洛陽駐防一段井間。觀陳永福紅光滿面,就知道其心中滿意,也是,此戰大捷,不說軍功,河南總兵跑不了,繳獲分成還不少。

      當然,王斗也心中滿意,此戰,自己同樣收獲不少。

      他看著這個老將意氣風發的臉,笑

      道:“待末將再矣回來,就要稱呼陳鎮了!”

      陳永福大笑:“彼此彼此,王將軍何不是如此?”

      是啊,此戰封賞下來,王斗一個總兵是跑不了,如能節制一鎮,便可稱呼總鎮。

      在大明朝,稱總督,巡撫為軍門,不過對總兵的稱呼,大明各個時代卻沒有定數。

      景泰、成化以前稱為“總戎”。萬歷中期起,大帥、大將軍的稱呼引以風潮,以至朝臣都看不下去,上疏皇帝呼吁制止。

      到了明末時,稱呼一鎮總兵多為“鎮”,“總鎮”,比如當時左良玉,猛如虎追剿張獻忠時,官兵便抱怨二人,發出“想殺我左鎮跑殺我猛鎮……”等語。

      當然,若是掛印,稱其封號更為高貴。

      兩人又寒暄數句,陳永福說道:“一路順風,老夫在開封府靜待王將軍捷報歸來,到時我們再把酒歡。”

      王斗點頭,他知道陳永福的心思,除了結交自己,還想將自己兒子陳德送入東路講武堂。王斗也有心在河南布下一個棋子,同意了陳永福的請求,不過這要等自己領軍歸來再說。

      不過臨行時,王斗對洛陽的局勢略有憂慮,闖兵降者十萬,洛陽的官府與汝州官府一樣,除收編一些青壯為軍外,余者歸田,這些人最后會不會成為后患?

      不過當時皆是如此,官兵降賊,賊降官府,對當地內部內務,自己不好過多干涉,只能祝他們好運了。

      鄉老端來一杯米酒,其杯極大,這是洛陽當地的風俗“棧行酒”,意味故人遠行,此時不醉,更待何時?

      鄉老端著杯子,眾百姓在旁異口同聲地道:“大將軍滿飲此杯,一路順風,我們洛陽的百姓,永遠忘不了將軍的大恩大德。”

      他們的聲音很樸實,卻發自內心,王斗的眼眶有些潮濕,回望古都那若隱若現的身影,再望眼前這片大地生活的人民。

      王斗接過酒杯,猛地一飲而盡。

      臨出洛陽時,王斗曾召開軍議,由他親自帶領自己的護衛總,還有溫方亮乙部,李光衡庚部,高史銀壬部直奔襄陽。這些軍士或是騎兵……或是有馬步兵,行動如風,一日百里是等閑。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