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臉色很不好,僅從這幾日行軍來看,他的前鋒營與舜鄉軍差距便明顯體現出來。
隆冬苦寒下,他營中軍士個個罵罵咧咧,特別那些運送輜重的民夫,更是個個苦不堪,行動間拖拖拉拉,反觀那些舜鄉軍戰士,每日行止中仍是精神抖擻,隊列嚴整!
他們行軍時還披掛沉重的甲胄,反觀他部下將士,公然違反大明行軍必須全副武裝的軍律,盔甲兵器,全部交到后軍的輜重隊運送。就這樣,還每天走得要死要活的,全靠陳永福的家丁營督促鼓動,明解了汝州之圍后,定然重重犒賞,才讓前鋒營保持一定的軍心。
王斗暗暗搖頭,大明內地的官兵,己經全然腐朽了。陳永福是歷史上出眾的人物,他麾下官兵都如此,顯而易見的,李自成如何不在河南之地大力興盛。
王斗與陳永福出兵一樣分前軍,中軍,后軍,李光衡奉王斗之令,領一部騎兵作為前鋒,隨同孫三杰的輜重千總,己經先行到達郟縣之地。隨后王斗與自己余下的幾部步騎,還有陳永福的步騎作為中軍隨后而行。最后是陳永福的輜重隊落在最后,作為后軍。
其實一直到大明,這古時軍中并沒有專門的輔兵,運送輜重糧草,負責軍隊雜務的都是民夫,而民夫一般落在最后。他們行動緩慢,所以從明中葉起,大明興起了專門的輜重營,用來運送糧米,這腹地的官兵,卻沒有這專門的輜重營。
王斗七千兵步騎在內,一個月就要消耗糧草七千余石,加上陳永福的幾千兵,需要的糧草更多。不過王斗估算汝州之戰,當然用不了一個月,在陳永福看到王斗軍中車馬眾多,希望能就便取食王斗軍中糧草時,王斗答應了。
王斗的風格便是一般隨軍一個月糧草,軍中一千二百輛馬車,此次大多隨軍。雖然給陳永福大大減輕他軍隊運送糧草的負擔。不過他軍中的帳篷輜重等物,卻不能使用王斗的車馬,還是需要不少民夫隨軍。
他軍中當然沒有這么多的馬車馬騾,全靠民夫們用獨輪車,或是板車拖拉運送,數百里之地全靠步行,又是寒冬天氣當然極累,一路軍士民夫怨聲載道就可以理解了。
“是啊,到了郟縣,是要讓將士們好好歇歇。”
王斗回頭看了一眼,若有所思地道。
除了孫三杰的輜重千總先行外,余下舜鄉軍運
送糧草的八百輛馬車,趙u的炮軍千總都隨行中軍之內。只有陳永福為后軍安全著想,著自己兒子陳德領家丁營押運自己的后軍民夫。
開封府到汝州的官道并不好走,年久失修,坑坑洼洼,他軍中的騎兵,騎馬步兵,甚至是乙等軍的新軍都好。就是隨軍的那些輜重馬車,還有趙u的炮軍千總拖累了行程。
此次王斗隨軍十門紅夷大炮,內中二門紅夷六磅炮,八門紅夷三磅炮。紅夷三磅炮需要一、二匹馬拖拉,紅夷六磅炮需要二、三匹馬拖拉,每遇坑洼之地,還要炮手們上前幫忙。
趙u的炮軍千總數百人全體出動,依趙u說的,炮軍們不能光訓練不實戰,便是上戰場體驗一下氣氛,每人輪流打個幾炮也好。為了運送這些火炮,從永寧城到開封府幾千里路程,炮軍們也是累慘了。這還是京畿到河南,有一馬平川的便利,若是到湖廣,江南等地,運送輜重火炮,就更為艱難了。
戰爭打的就是后勤,沒有現代的道路及交通工具,出征在外,真是苦!
對于汝州、洛陽的戰事,王斗不認為會有什么意外,他主要考慮到時襄陽的戰事。
若是糧草囤積在郟縣,郟縣到襄陽直線距離七百里,依歷史上發生的事件時間,舜鄉軍飛馬援救襄陽,糧草補給是個問題,得想個萬全之策。
……
午后,王斗與陳永福的中軍到達郟縣,郟縣傳為張良故里,于伏牛山北部余脈向豫東平原過渡地帶。北為神屋山,南為汝水,順著這條河川之地往西去百里便是汝州,也算是咽喉要地。
王斗與陳永福到達郟縣,當地縣城早被夷為平地,四面的城墻殘缺不全,大部消失,內中房屋也大多被毀去,留下滿街的殘磚斷瓦。這便是李自成軍隊的“杰作”,俗稱“鏟城”,李自成與張獻忠等人向來如此,每到一地,便焚蕩屠夷一空,各處城墻也盡數毀去,免得官兵再次占據,他們攻打不便。
不但郟縣,汝州境內被攻陷的幾座城池,魯山、伊陽、寶豐,都是如此,到處清潔溜溜一片。
沒有城墻保護,便是內中僥幸存有居民,也無法在這匪徒多如牛毛的時代生存,加上能搶的東西都被搶走了。所以當地除留下一些聽天由命的老弱外,能走的都走了,有些遁入山區,大部分則加入流寇的軍隊。
不患貧而患不安,亂世之中,便是百姓想安于貧苦,努力耕種也不行,只得這樣惡性循環下去。
不過王斗還是打算在這個殘破的縣城內扎營,放眼四周,到處一片光禿禿的。眼下寒冬時節,扎營在殘破的縣城內,總比扎營在野外之地要好。內中房屋雖然多半被毀,總有一些可以居住,對舜鄉軍來說,有犀利火器在手,那些殘破的城墻,足夠防護大軍了,比軍營的壕溝木柵要好。
李光衡與孫三杰的前軍早幾日到達郟縣,對縣城略為清理,掩埋內中一些殘留的尸體,清出水井,整理屋舍,理出可供大軍扎營的幾片地方。
當王斗大軍到達時,李光衡與孫三杰還在賑濟當地的災民。他們的大軍早幾日到達,先是對縣城內殘留的一些老弱施粥賑濟,隨后郟縣境內聞風而動,絡繹有災民來到,希望這只仁義的大軍給口粥吃。
王斗與陳永福中軍大部到達時,聚在郟縣破損西門外的災民己經達到數千人,或許這災民的數目還將持續不斷擴大。望著那些在寒風中哆嗦,臉上卻充滿渴望的災民,王斗默然不語,當地百姓只要有一口飯吃,就會對生活重燃希望,只嘆自己能力不夠,無法救活更多的人。
對孫三杰的舉動,王斗是贊成的,不說人道主義,賑濟郟縣,汝州境內的饑民,對將要進行的汝州之戰也極有好處。如清兵一樣,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慣用的手法,便是使用細作與饑民內應,往往攻陷城池后,己身損失頗小。
流寇橫行地區的饑民往往兩頭跑,若官府給他們一口飯吃,他們就為官府效力。若流寇給他們一口飯吃,他們就為流寇效力,一切,只為了活下去。
當地災民使用得當,情報的刺探,反間諜方面,都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