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板著手指:“各處富戶,各家軍頭.還有各處的商人們,都需要大量的馬匹,有多少賣多少。”
他暗暗猜到王斗召自己前來用意,眼中不由露出興奮的光芒。
王斗問道:“依你估算,一匹馬可賣多少銀錢?”
賴滿成道:“若賣給民間,粗粗估算.每馬不會少于二十五兩銀子。”
王斗點了點頭,賴滿成說的,與自己估算的價格差不多。
依相關史料記載,明初時,馬價分上上馬、上馬、中馬、下馬、駒五等,以米絹交易。上上馬值米五石,布絹各五匹。上馬值米四石,布絹各四匹。中馬值米三石,布絹各三匹。下馬值米二石,布絹各二匹。駒值米一石,布二匹。
明中葉后,以銀交易,以官方互市的價格算,一匹上等蒙古馬每匹需銀八兩余。中等者七兩余,下等者六兩余。當然,這只是官方互市的價錢,若到了民間,平均一匹馬折價要二十四兩銀子。賣到江南,馬價更高。
有關系的商賈豪強,從官方手中購買馬匹會便宜些,隆慶五年時,張家口三處互市官方易得馬匹四千余匹,平均價格為白銀7四兩。然后將其中質量稍次的蚓匹馬轉賣給商人,每匹馬的平均價格為白鋤巫兩,轉手之賺取差價為白銀z飛兩。
這些商人都是有后臺的,普通的商人可沒這種待遇,買馬價格都不會少于二十幾兩。
購買一匹蒙古馬可贏利十五、六兩銀子,因此管理馬政的太仆寺頗為富有,史載當時太仆寺老庫積銀“幾至千萬”,其中僅“戶部所借本寺”的銀兩就達七百余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