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斗回到保安州城,時間講入崇禎十年的十月。諸事順桂,口巳又可以展了。
現在正是農閑,按老規矩,王斗準備再編練數千兵馬,壯大自己的隊伍。
先的,有一個問題要解決。
“大人是說,準備縫制五千套胖襖,分給軍士們使用?”
王斗招集各親近大小軍官在操守府邸議事,林道符驚訝地問王斗道。
“正是
王牛點了點頭,七月他去舜鄉堡視察時,看過冷冷清清的被服廠后。便想到了這個問題。
大明軍士的鴛鴦戰襖,又稱胖襖,工部本來應該每三年給賞一次。不過到了現在,大明各軍士的軍服,經常五年,甚至十年才給軍衣一次。各地衛所軍士穿得破破爛爛,保安州軍士也不例外。
因為錢糧的原因,王斗手上的兵雖然很多人作戰時有身披盔甲,然而平日閑時卻個個穿得象乞丐,哪有軍人的樣子?王斗現在手上的鴛鴦戰襖只有七百多套,還是去年九月時。因督臣盧象升對王斗的賞識,懷隆兵備道紀世維按舜鄉堡遞上的兵冊給王斗撥下一部軍衣。
東路這么多衛所,只有王斗享受這個待遇,背地不知道多少人羨慕眼紅。王斗也知道不可能再指望上頭分撥軍衣,所以自己制做軍服勢在必行,王斗手頭總算有些寬裕,讓他有了這個資本。
給軍士們縫制胖襖軍服,這是好事,各軍官哪有不愿意的,在場弗仲,溫方亮,孫三杰,高史銀等人都是眉歡眼笑,只有林道符猶豫了一下,道:“縫制五千套胖襖,恐怕所耗錢糧不少。”
大明的鴛鴦戰襖,外襖約長四尺六寸,內裝棉花二斤,向用細密的闊白綿布作料,外染紅紫青黃四種顏色。下身袒機褲,內裝棉花半斤。同樣使用細密闊白綿布,外染青紅綠三色。還有革翁鞋,正規制作。也需納得細密。堅固耐用。軍服制成后,每件衣內都要開寫主管官吏,縫造匠作姓名,作價長寬等。并蓋上鋒印。
與軍器一樣,大明各都司衛所都有定額承造的軍服份額,每個都司從一千七百副到五千七百副不等。限每年七月前解到,后改為折銀,每副軍服折銀一兩五錢。
王斗要縫制五千套胖襖,雖說依舜鄉堡的生產方式,可以大大節省錢糧,不過總體花費還是不少。
林道符道:“大人,現今市面上的白布一匹銀價三錢有余,棉花一斤銀價也需八分,還需皮張鐵網之物,五千套軍衣,這算算”
萬歷年時白布一匹銀價不過二錢,棉花一斤不過銀價六分,到了這崇禎年間,物價己經漲了不少。而且軍士不光只是鴛鴦戰襖,大明九邊冬季寒冷,到了冬天,還需穿上皮襖皮帽,作戰時也不能只穿革翁鞋。必須穿上鐵網靴。
總體算下來的成本,舜鄉堡一套軍裝估計要到一兩銀子。
王斗沉吟道:“我保安州軍士的胖襖,內中便不必
加襯鐵網,作戰時。讓他們披甲吧。”
大明軍士的鴛鴦戰襖,襖內有一層的鐵網,如果是小軍官的鴛鴦戰襖。襖內還有雙層鐵網,外面有一套無袖式的單層鐵葉,一直到腰,加上前后的護心鏡。不過對王斗來說,自己軍士將來作戰都有盔甲可披。就沒必要在衣內加襯鐵網了。
“至于軍裝耗費的錢糧,此事林大人不必擔憂,你遣人采購布匹皮毛。用心將胖襖縫制出來便可。”
見王斗這樣說,林道符深施一禮。便坐了下來。身兼王斗的大管家。他提醒的義務己經盡到了。
廳內各軍官見林道符多嘴,本來都有些擔心操守大人會取消軍服的縫制,聽王斗拍板決定,他們暗暗松了口氣,對于錢糧他們才不會擔心呢。操守大人肯定會有辦法的。
隨后各人又在商議這批軍服的縫制。款式當然還是與大明通行的鴛鴦戰襖一樣,王斗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隨便更改軍服的樣子。以后保安州軍士的軍服裝備,便是平日穿純布料的鴛鴦戰襖,頭戴紅笠軍帽。腳穿革翁布鞋,冬天再各人配上皮襖、皮帽、皮靴。作戰時,便各人再披上一身的盔甲,腳穿鐵網靴。
不過對于軍士的盔甲,王斗有不同看法,舜鄉堡現在制作鐵早,便是將鐵料制成葉片,然后每個葉片鉆洞,再將每幾片鐵片疊放用皮帶連結,簡單實用,制作與修復盔甲的度很快,全身甲,胸甲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