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清兵俘虜一路進來,便不時遭到堡內軍戶們磚頭與棍棒的打擊,有些婦女還尖叫著撲到他們身前,用尖利的指甲將他們臉上抓得鮮血淋漓的。
這些清兵俘虜哪受過這種待遇?他們用滿州語大聲怒叫川”不過現在堡內軍戶們對清兵只是沒有什么畏懼!心”凹幾凹叫,迎來的磚頭棍棒越是密集,老老實實不吭聲,還會被少打幾下。
王斗讓舜鄉軍維持一下秩序,不要讓清兵俘虜被打死了,這些人,他是有用的。
回堡后,王斗放了出戰的舜鄉軍們一天假,又讓林道符主理戰后諸多事宜,他也回府看看妻子與母親,見王斗平安歸來,謝秀娘與鐘氏都是流下歡喜的淚水。
見過妻子與母親后,午時,王斗在千戶官廳內宴請眾將,隨后,又讓令吏馮大昌書寫捷文,向操守官徐祖成報捷。
忙完這些事后,便是此次鼻戰的總結事宜了。
眾人在大堂內商議總結,令吏馮大昌在旁登記。王斗認為,現在舜鄉軍的編制有些不合理,每一隊的長槍伍與火統伍混雜在一起。這樣作戰布陣時都比較匆忙與混亂。
,可
王斗打算在哨內實行純一色的長槍隊與火統隊,以后每隊內的長槍兵與火鏡兵不再混編,一哨各兩隊的長槍兵與火統兵。由于現在作戰對手是清兵,他們的弓箭犀利。沒有遮掩可不行。
所以每個長槍隊與火鏡隊內,都編有一些的刀盾兵,野戰或是布陣時,便是刀盾兵在前,遮掩住清兵射來的弓箭,方便后面的長槍兵或是火鏡兵作戰。
連軍官護衛在內,長槍兵一隊仍是六十人,分為五個小隊。一隊十一人中,兩個伍長手持大盾在前,他拿著大刀,再加兩根標槍,可近守,也可遠攻。然后每伍再加三個長槍兵,手持長槍,隨伍長在后進攻。這樣一伍有三個長槍兵,一小隊就是六個長槍兵。
最后每一伍又有一個槍盾兵,手持一個圓盾,再加一根短槍,那短槍長不到兩米,槍刃頗長,兩邊鋒利,可長攻,可近守,同樣兼有長短之利。王斗曾在后世看過一個電影叫畫皮。由陳坤主演,當先那場戰斗,
陳坤等人手持圓盾與短槍,作戰時的犀利,給王斗留下了深刻的印來
王斗的槍盾兵就要如此。
一伍一個槍盾兵,一小隊就是兩個槍盾兵。他們主要守住小隊的側翼兩邊,同時也可進攻。
最后由甲長同樣手持圓盾短槍,指揮整個小隊的作戰。
如此編制,王斗的長槍隊可進攻,退可守,同時兼有長短之利。而且長槍兵在進攻時,可以一個小隊進攻。也可以分為兩個伍進攻,甚至餐個大隊進攻,非常靈活。
王斗還取消了每小隊甲長們的旗槍,讓他們插一根小旗在背上,使他們作戰更靈活。不但如此,王斗連隊官們的旗手鼓手都取消了。將這二人都變成了隊官們的護衛,以后每個隊官四個護衛,兩個刀盾兵,兩個槍盾兵。
至于原來隊中的旗幟,就由隊官們插一根比甲長大一些的旗樣在背上便可。
每哨長槍隊的隊官,同樣是拿著一個圓盾,手上拿刀或是拿著短槍。
每哨的長槍隊如此,至于火統隊,連軍官護衛在內,他們一隊也是六十人,分為五個山隊,每小隊十一人。
他們中有四小隊是火統兵,一小隊是刀盾兵,野外布陣時,刀盾兵列橫隊舉盾在前,余者四小隊火僥兵列橫隊在后。作戰時刀盾兵蹲下,余者幾列火統兵依次射擊。
同樣的,火統隊每小隊的甲長也是插根小旗在背上,他們同樣是手持火統射擊。又取消了火統隊中的旗手鼓手,讓他們全部變成隊官們的護衛。每哨火統隊的隊官,同樣在背上插根小旗,他們與幾個護衛,都是拿著圓盾,或拿刀,或拿短槍。
王斗火銳隊的編制,其實有點類似大明神機營的編制構成。以后在作戰時,王斗也將借鑒神機營的作戰方法。刀盾兵后的第一列火統隊,都是隊中最善于射擊的火統手,如果是敵軍步兵沖陣,那就由第一列的火統兵射擊,他們射完后,將火統用左手遞到第二列的火統兵手中,然后右手接過第二列火統兵的火鏡。這樣就可神閑氣定的繼續射擊。
而第二列的火統兵,將前排打完的火統接來后,又將空鏡傳到后排,然后接過后排裝好彈藥的火僥,再次準備遞到最前排的火鏡兵手中,這樣就可以使射擊持續不斷。
當然了,如果是騎兵沖陣,還是使用原來的三層射術戰術。
除此以外,王斗還將為每個火統兵配上銳劍,作戰時插在火統口上,使他們的火銳變成長槍使用。
對于王斗的想法,韓朝等人經討論后也認為可行,這樣可以使舜鄉軍的編制更為簡單明了,由于只是哨內調整,也不會引起多大的混亂。眾人都認定后,王斗便決定從明天起。便在堡內實行這種新的編制。
經過這幾日的戰斗,舜鄉堡四哨兵,除了溫方亮的前哨軍士外,余者各哨的戰兵都是損傷嚴重。特別是火兢兵,補充更是困難,經調整為純色的長槍隊與火統隊后,一些折損的隊甲,也可以將老兵換充到火統隊去,而長槍隊,可以補充一些輔兵進來,讓他們拿一根長槍使用,暫時不需要多大的技藝。
最后在野外行軍時,王斗還將效仿太平軍的牽線陣,一隊接一隊前進,這樣在行軍過程中,一旦生遭遇戰,尾婚曲鉤連,頃刻結成圓陣,比在野地上保持方陣前進容易有效多了。
傍晚時分,王斗又迎來了州城楊著民一行人。
注:大明神機營的戰術應用,出自英宗實錄
每隊五十七人,隊長,副各一人,旗軍五十五人,內旗槍三人、牌五人、長刀十人、藥桶四人、神機槍三十三人。遇敵。牌居前,五刀居左,五刀居右,神機槍十一人放槍中,十一人轉槍后,十一人裝藥,隔一人放一槍,先放六槍,余五槍備敵進退。前放者即轉空槍于中,中轉飽槍于前,再轉空槍于后,裝藥更佚而放,次第而轉。
擅動亂放者,隊長誅之,裝藥轉槍怠慢不如法者,隊副誅之。如此則槍不絕聲,對無堅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