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事物交替之際,不可避免地得經歷一個不斷“遍歷”、“遞歸”、“反復”、“迭代”、“復式循環”……的漸變過程,這一過程牽涉的所有邏輯細節必須也只能是完整的,一般情況下,這一過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傳統中醫醫學、中藥學邁向新中醫醫學、大中醫醫學,亦是如此!
結識蘇琳雯之前,邊沐對“翻譯”、“對譯”、“傳譯”幾乎沒什么認知,掌握的部分英文識讀能力也非常有限,醫學、藥學方面但凡有點什么新想法、新嘗試,基本都是靠瞎琢磨,好在他為人踏實得很,所有新嘗試必須得有堅實的事實、理論依據他才認。
偶然邂逅段宏依老師,將“數醫”理論具體落實到硬件、軟件過程中,邊沐對“編譯”概念漸漸滋生更深的理解,邊沐屬于那種萬里無一的大才,跟陸易思那種超級熟練工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那種相對獨立的抽象思維他還挺擅長。
而且……
麗津的風水似乎還挺適合邊沐的,反正進城后,邊沐在相對智力方面可謂突飛猛進,至少,抽象提純思維水平確實見天地上漲,這方面,陸易思那種醫學天才跟他的差距越拉越大,只是雙方都沒往那方面琢磨而已。
漸漸的,邊沐意識到梁鄉愔、司馬奎作為老一輩老中醫為啥醫術一直沒什么進展,甚至于,他們那位一代豪醫司徒鑒青老先生之前傳授的那點東西也被他們給消磨得差不多了,幾十年如一日,醫術、制藥方面,梁鄉愔、司馬奎死守兩論十三經,泥古難化,醫術、制劑技術一直都在做減法。
至于那位曹七齡,八成也就比他們二位稍微高明點,其中醫醫學認知、中藥制配水平也就那樣,也屬于在師傅畫就的小圈子里打轉轉、一輩子也走不出那種。
平時,下班回到吳家舊宅,出于種種謹慎考慮,雷打不動,邊沐一定會將幾位同事一天里所做的醫案再復核一遍,梁鄉愔的醫案他尤其上心。
老一輩嘛!而且……老爺子并非學院派,也不屬于經院派,私學相授,自成一派,極其少見的、正宗正路的、化石級舊醫學門派,跟聶家私學門派絕然不同,傳統中醫醫學活化石,邊沐當然得精心好好研讀研讀。
研讀量積累到一定程度,邊沐漸漸認定:曹七齡、梁鄉愔、司馬奎終其一生也沒有能力將恩師司徒鑒青的絕學哪怕全程“翻譯”一遍。
差太遠了!
至于更高層次的“編譯”,再給他們一萬年的時光,他們連老恩師的背影都摸不著。
遙想當年……
司徒鑒青在醫學、制藥、其它方面那得多么了得啊?!
長生秘藥基本可以認定純屬扯淡!
然而……
不老秘藥的研發思路或許還真有那么一點可行性理論依據?!
總之,司徒鑒青絕對是位相當了得的中醫醫學、中醫藥學奇才!
基于上述認知,邊沐早就認定那些事關“子午流注”針灸術的真傳醫經擱司馬奎手上絕對是資源浪費,眼下,就邊沐所知,也就是他才有可能將那些真傳醫經重新“編譯”一下,站在更高高度看待這件事的話,邊沐最有資格拿到那些真傳醫經。
興許是天意,司馬奎突生重病,出于種種考慮,他不得不將那些真傳醫經和盤托出,大家都是大行家,老頭心里清楚得很,弄套假經蒙別人或許還行,蒙哄邊沐?!門都沒有。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