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確保潛水小組的潛行方向正確,一旦發現偏移,立刻通過加密的潛水耳麥進行糾正。
晚上八點十分。
接收器屏幕上,代表潛水小組的綠色光點顯示,他們已經離開約旦海岸約500米。
靳南通過架設好的夜景望遠鏡仔細掃描了該區域海面,確認沒有船只活動后,立刻在頻道里發出指令:“海面清潔,可以上浮換氣,轉為水面泅渡。”
浸泡在冰冷海水中的鄭戎和江破浪收到指令,立刻操控浮力調節器,緩緩浮出海面。
他們迅速關掉了氧氣瓶的主閥門以節省寶貴的氧氣,摘掉了咬在嘴里的呼吸器,轉而采用口鼻直接呼吸夜晚潮濕的空氣,并開始依靠自身體力在海面上游泳前進。
之所以采取這種耗氧更低但更耗體力的方式,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延長氧氣瓶的使用時間,以備不時之需。
而之所以不在靠近岸邊時就這么做,是因為近岸區域可能有人或監控,游泳產生的動靜和水花更容易暴露。
此刻,他們身處距離岸邊一里多的茫茫黑夜之中,波濤聲掩蓋了他們的劃水聲,漆黑的夜幕成了他們最好的保護色。
二十分鐘過去,晚上八點三十分。
定位顯示潛水小組已經前進到了距離約旦海岸約1500米的位置。
平均每十分鐘前進500米,這個速度相當驚人。
按照這個理論速度,剩下的4500米距離,大約只需要90分鐘,即一個半小時就能完成。
但理論終究是理想狀態。
隨著體力的持續消耗,以及夜晚海水的低溫不斷帶走他們身體的熱量,兩人的速度不可避免地開始減慢。
到了晚上九點整,定位顯示他們只前進了約2200米,比理論速度慢了不少。
劇烈的體力消耗和逐漸降低的體溫,迫使潛水小組不得不暫時停下來,漂浮在海面上大口喘氣,休息了大概五分鐘,讓酸痛的肌肉和快要燃燒的肺部得到片刻緩解。
隨后,兩人咬緊牙關,再次投入戰斗,繼續揮臂向前。
又是一口氣堅持了二十分鐘,他們再次艱難地前進了約700米。
此時,他們已經來到了紅海海峽接近中央的位置。
然而,就在此時!
一直在嚴密監視海面情況的靳南,通過高性能的夜間望遠鏡,猛地發現一艘以色列的沙爾達格級巡邏艇,正開著探照燈,似乎沿著一條巡邏路線,朝著兩人所在的大致海域疾馳而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