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四年,秋。
當大夏皇帝陳平川御駕親征、平定北境的龐大軍隊,出現在京城郊外時,整個京城都沸騰了。
百姓們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涌上街頭,他們揮舞著手臂,高聲歡呼,迎接這位傳奇帝王和他的百戰雄師的風采。
街道兩旁,早已被禁軍清理出來,地上鋪滿了新鮮的黃土。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懸掛著“吾皇萬歲”、“大夏永昌”的紅色條幅。
當陳平川騎著高頭大馬,身披龍紋金甲,出現在朱雀大街的盡頭時,人群的歡呼聲達到了頂峰。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海嘯般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陳平川看著眼前這番景象,看著那些百姓們臉上發自內心的笑容和崇敬,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豪情。
三年的浴血奮戰,換來這萬民擁戴、海晏河清的場面,值了!
他身后,是林勇、秦鋒、石頭、燕飛等一眾將領,他們同樣身披鎧甲,一個個身姿挺拔,臉上寫滿了勝利者的驕傲。
再往后,是數萬名穿著嶄新軍服,邁著整齊步伐的士兵。他們目不斜視,手中的長槍和火銃在陽光下閃爍著森冷的光芒,一股百戰余生的鐵血煞氣,撲面而來,讓那些歡呼的百姓,在崇敬之外,又多了一絲深深的敬畏。
隊伍行至皇城午門前,早已等候在此的文武百官,以及皇親國戚們,齊刷刷地跪倒在地。
“恭迎陛下凱旋回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陳平川翻身下馬,將韁繩遞給旁邊的侍衛,大步走上丹陛。
為首的,正是他的母親,如今的大夏皇太后羅氏,和他的父親,被封為太上皇,卻整天閑不住,在后宮開荒種地的陳仲和。
“兒啊!”
羅氏一看到他,眼圈瞬間就紅了。
她快步上前,也顧不得什么皇家禮儀了,伸出手就去摸陳平川的臉,又摸摸他的胳膊。
“瘦了,黑了,也更結實了。”羅氏的聲音帶著一絲哽咽。
“娘,我這不是好好的回來了嘛。”陳平川笑著握住母親的手,心中一片溫暖。
無論他在外面是皇帝還是軍神,在母親面前,他永遠都是那個需要被念叨的兒子。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啊。”陳仲和也在一旁憨厚地笑著。
簡單的寒暄之后,陳平川接受了百官的朝賀,隨即在太和殿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
塔爾罕那顆早已風干的頭顱,被裝在金盤之中,呈現在所有人的面前,宣告著這場戰爭的徹底勝利。
當晚,皇宮內大排筵宴,慶賀大軍凱旋。
酒過三巡,羅氏將陳平川拉到了一旁的偏殿。
“兒啊。”羅氏屏退了左右的宮女太監,拉著兒子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道。
“娘,什么事這么神神秘秘的?”陳平川笑著問。
“你還笑!”羅氏瞪了他一眼,“你看看你,都多大年紀了?求學三年,為官三年,平寇三年,出征又三年……如今天下太平,國事安穩,你這皇帝的位子也坐穩了,是不是該考慮一下你自己的終身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