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實的想法很簡單。
秩序鐵律若想鬧大,那就直接拉公正(秩序)入局,當面質疑當年秩序欲海分裂的真相,公正(秩序)若隱瞞,便表明秩序有漏洞可鉆,程實順桿而上,手上便有了可以跟公正(秩序)談判的籌碼;
祂若不隱瞞,直接澄清此事,“撥亂反正”,那便正中程實下懷,等秩序神座一空,他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去謀求那張神座。
可如果能將一切控制在小范圍內,那么對于程實而,將有更多操作空間去爭取秩序、混亂兩張神座。
只要悄悄“處理”掉混亂,到時候在公正(秩序)面前,便會有一份維護秩序的情分,也能掌握更多主動權。
所以無論秩序鐵律如何選擇,一張大網早已張開在了祂的身前。
祂就像即將落網的獵物,根本無處掙扎。
程實也早已猜到了秩序鐵律不會讓寰宇陷入混亂,所以當對方為了寰宇秩序選擇“私下證明”時,程實喊來了龍王。
他的記憶里寫滿了證據,任何能翻找記憶的生命都能把這些記憶整理出來,列為秩序鐵律的罪證。
當然,人證也有,只不過無論是虛無仆從可塔羅,還是了解內情的欺詐榜一甄欣,秩序鐵律大概都不會相信。
他們的身份太過敏感,為程實證明更像是在“串供”。
只有不知內情的記憶信徒尚有一絲可信。
可記憶信徒那么多,為什么非得是合了欺詐的龍王.....無他,程實只是不想向無關人士分享自已的記憶。
至于秩序鐵律信不信,不試試怎么知道呢?
于是李景明就這么被稀里糊涂地召見了。
當龍王出現在虛空之上時,他立刻意識到自已被卷入了一場無妄之災。
試想,任誰被一位神明召見,并看到自已身前的鐵籠里關著那位想為寰宇換血,把諸神踢下神座的織命師......他心里會怎么想?
計劃暴露?主謀被抓?現場判罪?接下來是我?
尤其秩序鐵律是諸神中最懂得審判的神明,祂刻意用秩序之力壓制了牢籠中嫌犯的聲音,讓其無法自辯,又限制了他們的動作,只留給證人一個背影。
再加上周遭雷刑之力狂暴翻涌,比起審判現場,這氣勢說是處決現場也不為過。
這一套絲滑“連招”下來,但凡是知情者,怕是連祖上十八代都要供出來以證清白。
壓力瞬間來到龍王頭上,他的心臟猛地一緊。
李景明幾乎從未被試煉中的秩序意志審判過,更遑論第一次就是直面如此憤怒的秩序鐵律,但好在他哪怕不了解秩序的手段,也懂織命師,知道程實是一個不會屈服的人,所以不可能招供認罪。
代入這個邏輯再去看現場的一切,他心中便有數了。
見證人的表情由震驚變得平靜,那本翻飛的圣光律典開口了,祂嗡聲道:
“記憶的信徒,你可愿指認籠中罪人之罪過?”
牢籠中的兩個人盡管口不能,身不能動,但聽還是能聽的。
乍聽最崇尚秩序的秩序鐵律用這種手段誘供,李無方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不懷疑記憶神選的實力,但那也要看是對誰,面前審判他們的可是一位神明,這位特地被頭兒叫上來的朋友能撐過這一關嗎?
李無方緊張不已,反觀程實,看向秩序鐵律的眼中滿是譏嘲。
他相信丑角猶如相信自已,所以根本不擔心龍王會生懼背叛。
然而,現實比預想的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