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陽光有些晃眼,吃完飯已經一點多了。
從國營飯店出來之后,大哥帶著母親和大嫂他們趕著馬車回村。
周衛國則是將沈南意送到烏蘭牧騎后,并沒有像往常那樣趕往西山煤礦,而是去了一趟供銷社。
在那邊買了一些適合孕婦吃的補品后,他便驅車趕往四姐所在的張家村。
沒錯,他下午要去探望四姐周婉瑩。
四姐比他大三歲,兩年前嫁到了賽烏素公社小井子大隊的張家村。
姐夫張殿華是生產隊長的兒子,家境還算不錯。
只不過四姐和姐夫前世的結局并不好,倒不是兩人誰辜負了誰,而是四姐生產時難產,最終一尸兩命。
而悲劇的根源除了這個時代落后的醫療條件外,還有就是四姐夫一家對四姐實在是太好了。
四姐和四姐夫屬于這個年代少有的自由戀愛而結婚的,兩人是在縣里組織的技能培訓班上認識的,后來自然戀愛結婚,因此感情非常好。
而父親和四姐的公公都是基層組織干部,兩人也認識好多年了,所以嫁過去之后張家人對她非常好。
尤其是四姐懷孕后,更是被婆家當成了團寵,每天不但不用下地干農活兒,而且家里有啥好吃的都是先緊著她吃。
結果壞菜了,由于孕期補的營養太多,導致腹中胎兒過大,最終難產。
再就是小井子大隊離縣城六十多公里,路又難走,等送到醫院時已經晚了。
四姐走后,姐夫張殿華整個人垮了,后來伐樹時出了意外,被砸成殘疾,沒幾年也走了。
現在距離四姐的預產期只剩一個多月了,他必須提前準備,絕不能讓悲劇重演。
趁著今天下午有點時間,他想去看看四姐。
從縣城到張家村的路不好走,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滿是碎石,吉普車顛簸得厲害。
周衛國握著方向盤,心里卻盤算著怎么跟四姐和姐夫說去縣城生產的事。
這年頭村里的孕婦大多都是在家生產,突然提出去縣城,他們未必能立刻接受。
車子開了近兩個小時,才終于到了張家村。